帳篷呈半圓形包圍著遺跡的缺口,他們還承擔著第一道防線的任務,一旦遺跡有變,他們小隊就會頂在最前面。
在他們的帳篷后面,是一輛新改裝的息壤單元。
它的部分外裝甲被拆除,換成了透明的玻璃墻,同樣也有大量攝像頭對著息壤單元里面的每一個角落。
材料學家馬洪種將會在這里完成那些粉末的初步研究,所有研究過程同樣將會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拍攝下來。
不光如此,這倆息壤單元的下面還安裝了三枚大型鋁熱燃燒彈,那是一旦出現不可控的情況的最后一道保險。
確保將一切危險化為灰燼,但不會影響到遺跡的建筑安全。
這些甚至都是馬洪種自己要求的。
此時,他正在監控設備的鏡頭下面進行著針對那些粉末的實驗。
馬洪種戴著厚重的防護手套,小心翼翼地打開密封容器。
灰色粉末在強光照射下呈現出奇特的金屬光澤。
“不是任何已知的材料,同時具備金屬和生物材質的特性。”馬洪種對著攝像頭說道,“但是目前沒有表現出任何活性。”
他小心翼翼的取出一小撮粉末,將其放在電子顯微鏡下。
屏幕上立即顯示出令人震驚的畫面——當放大了一萬倍后,那些粉末顯露出了它們的真實面目。
那是無數的納米機器!
馬洪種屏住呼吸,調整顯微鏡的焦距,讓畫面更加清晰。
屏幕上,那些灰色粉末在高倍放大下展現出驚人的結構——無數微小的機械單元,每一個都呈現出精密的幾何構造,像是某種微型機械蟲的殘骸。
它們的外殼呈現出銀灰色的金屬質感,但表面卻布滿了類似生物細胞膜的褶皺紋理。
“這……這根本不是普通的納米材料。”馬洪種的聲音微微發顫,“它們是有結構的,像是某種納米機器人,但已經失去了活性。”
“我懷疑它們并不能離開遺跡的范圍,遺跡里面應該有一種特殊的能量場,可以給這些納米機器供能。”
“這種特殊的能量場也是我們無法在遺跡范圍內使用其它電子設備的根本原因。”
可是隨后馬洪種的研究就陷入了僵局。
無論他使用了什么辦法,那些離開了遺跡范圍的納米機器始終無法恢復活性,就是一堆毫無生機的灰色粉末。
更令人沮喪的是,研究團隊始終無法檢測到遺跡內部所謂的特殊能量場——所有儀器在進入遺跡時都會失靈,根本無法收集有效數據。
就在研究陷入困境時,先前研究壁畫劉教授又有了新的發現。。
“大家可以看看這些壁畫。”劉教授的聲音通過通訊器傳到指揮中心,帶著掩飾不住的興奮。
“這些壁畫是分層的!替換不同光譜會顯示出完全不同的畫面!”
“建造那些壁畫的種族將一切都留在了壁畫里面。”
劉教授讓ai將壁畫的顏色按照壁畫的排列順序重新換成人類可以辨識的顏色。
“看這個,”劉教授調整著光線頻率,“當替換掉第一種顏色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人形生物和九個黑影圍繞發光機器的場景,但當我繼續替換其它的顏色的時候..”
隨著顏色變化,壁畫上的畫面出現了變化,人形生物和九個黑影之間再一次爆發了沖突。
不過這一次人形生物似乎找到了辦法——他們利用陷阱將九個黑影全部困在了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