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們可以放心,地下古墓的入口,已經做好了充足的防雨措施,所以,你們看,地面還是干燥的”
在前方記者侃侃而談中,第二天的直播也正式開始了。
據記者介紹,為了防止雨季地面積水再次倒灌入地下墓道,也為了更好地保護文物安全,考古局的施工隊在第一時間就采取了措施。
而從畫面中能夠看出,原本是地鐵豎井的位置,整個被巨大的臨時建筑籠罩住了。
緊接著,畫面轉到了地下的墓道,在哪里,對巨石的切割已經完成。
正有專家操作一個半人高的履帶機器人,慢慢地深入進去。
與此同時,巨石后的畫面以及各項數據也被反饋到了屏幕上。
“盡管測試里面的空氣正常,但為了安全,我們所有旳成員還要佩戴防毒面罩。”帶著放毒面罩的主持人周玉澤再次出現,開始給觀眾介紹起來“這個履帶機器人,是考古局研發的最新型號,不但能測試空氣中的各項數據,還能通過聲波精確地對周邊環境進行探測,并且能利用空間掃描技術在電腦中構建出三維模型。就算有機關陷阱,也會提早發現。大家請看,這就是我們所在的墓道”突然,他輕咦了聲,指著專家面前的電腦屏幕,道“從機器人的反饋來看,在我們的左側,應該還有一條平行的墓道”
“不錯,這個古墓應該不止一個入口,但兩條墓道應該是相通的。”操作機器人的專家也是點頭回應。
“嘿,你里主角帶了把刀和手電筒就敢下墓,看看人家考古隊,這才叫高科技啊。”演播大廳中,在眾人都關注大屏幕的工夫,蘇立群卻探頭到了梅謙身旁,關了耳麥低聲道“怎么樣,有沒有科技盜墓的靈感”
“這樣玩哪有真刀真槍來得刺激”梅謙笑笑,接著又皺眉,也關了麥,反
問道“發現沒今天下墓的人比昨天要多。”
蘇立群一愣,抬眼看向大屏幕,這時,攝像師不知在干什么,鏡頭在整個隊伍上晃過。
但這個畫面實在太短,他并未發現人數與昨天有什么變化,只能搖頭,片刻又道“就算人多些也正常,畢竟算正式進去了。”
梅謙眼神閃爍下,然后淺笑,他方才打眼一掃,便發現,并不是攜帶儀器的專家多了,而是佩戴各種武器的安保力量被增強了。
過了一會兒,畫面中的機器人仍在慢慢地前行,蘇立群好像又無聊了,再次靠過來“你說,墓里的機關會不會都沒用了”
“這個可不好說,如果是翻板或者流沙,維持的時間會更長點。不過你看地上的箭頭,這里應該也是弩箭機關。”梅謙抬手指向大屏幕。
前方專家明顯與他的看法一致,也說道“前方墓道也是弩箭機關,但機器人走過并沒有被觸發,大約也失效了。”
沒多久,機器人停下,后方的大部隊開始依次進入巨石的入口處。
又是如昨天一般的操作,采集,記錄。
而這條墓道的環境,與昨天也毫無差別,除了陶罐和零星的箭頭,再無其他,墻壁兩側連個壁畫和雕飾都看不到。
但這也只是一般觀眾的想法罷了。
能看到,有幾位專家竟不管不顧地對著墻壁開始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