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敏怡繼續輕聲說道:“阿姨,我真的很抱歉,我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話語會讓您產生這樣的誤解。我承認,我在表達自己的觀點時可能沒有考慮到您的感受,這是我的疏忽。”
方敏怡的眼神中充滿了真誠和歉意,她希望姜蕓能夠感受到她的誠意,她繼續說道:“我知道,我們之間可能存在著一些溝通障礙,這是因為我說話時思維太過于跳躍的原因,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對您有任何不敬之意,相反,我一直都很敬仰您,敬重您,想與您親近一些,在您身上學到更多的東西,包括愛與被愛,要知道,在我家,這些東西都是很模糊的。”
“嗯,方小姐是想說您沒有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所以,如此,這些確實不是方小姐的錯,但是嘛,溝通是建立在雙方都自愿的基礎上的友好且愉快的交流,不是方小姐想,別人就必須如何如何的是嗎,咱們選擇來有閉店服務選擇的地方消費,都是為了圖個清靜,方小姐覺得呢。”姜蕓看方敏怡的戲路不外乎都是“我小從沒有母親的教導,我很可憐……”說白了就是想說她弱她有理了唄。
姜蕓不屑于理會這種思維。
方敏怡反反復復強調,想要表達的是:她并沒有在一個充滿關愛和指導的家庭環境中長大,因此,她的一些行為和態度,可能并不是她個人的錯誤。確實,誰都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環境,也無法控制自己成長過程中所受的教育和影響。然而,溝通是一種雙向的過程,它需要建立在雙方自愿、友好且愉快的交流基礎上。這并不是說,如果方小姐有什么想法或者需求,其他人就必須無條件地迎合或者滿足,這并不符合公平和尊重的原則。
無論是誰若選擇去那些提供閉店服務的場所消費,往往是因為這樣的地方能給我們帶來一種寧靜和私密的環境,讓我們能夠更好地享受服務,放松心情。這樣的選擇,也體現了對自己的生活品質的追求和尊重。
至于方敏怡的觀點,姜蕓覺得,方敏怡在表達自己的情感和經歷時,似乎總是圍繞著“我從小就沒有母親的教導,我很可憐……”這樣的主題。這種表述方式,似乎在暗示,因為她的弱點和不幸的經歷,她就有了某種特殊的合理性和權利。但是,這種思維邏輯,實際上是在逃避責任,試圖將自己的問題和不足,歸咎于他人和社會。
對于這種思維,姜蕓并不認同,也不愿意去理會。她認為,每個人都有責任去面對自己的生活,去努力改善自己的環境和狀況,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和逃避問題。
方敏怡的問題不在于她從小沒有了母產,所以跟姜蕓溝通不順暢,而是她一定要湊過來社交的目地不純,還非要打著她很單純的只是被姜蕓的母愛和魅力吸引。
也許方敏怡在成長的過程中,確實沒有母親的細心教導和不斷的諄諄教誨,這是她生命中的一處遺憾。
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方敏怡就缺乏了愛的滋養。
從小,她的爸爸和爺爺就像是最忠實的守護者,無時無刻不在關心著她,寵愛著她,仿佛她是他們手中的小公主,給予了她無盡的愛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