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懂了,你忙吧,方家那位老的,想請你去方家一趟,去與不去,什么時候去,你掂量好,懂?”左爺爺輕聲道出此行目的。
左初頌不便言明的,只怕大概率上跟墨胤川有關,看到左初頌心里有分寸,左爺爺放心不少,年輕人的事,左爺爺也不是全都想知道。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思考方式,左初頌如果覺得不好明言,就是真的不好明言,左爺爺也不勉強,不是操制欲管理得好,而是左爺爺后來發現自己學習能力再強,跟年輕人都存在代溝的。
左爺爺發現,過問太多,理解能力上跟不上年輕人,反而會誤事,索性,還不如不問。
比如,現在,左初頌欲言又止,很明顯是不知道如何讓他這老頭子明白通透事情的原貌,左初頌的神情讓左爺爺意識到,這事背后很可能是墨胤川默許推進的,左初頌更不便說太多。
墨家的老、中、青三代人都不太喜歡頻繁地參與社交活動,能夠讓他們停下腳步并多看兩眼的人可謂是鳳毛麟角。這其中有兩個主要原因:其一,墨家家族龐大,產業眾多,家族中的人們都事務纏身,忙碌不堪,即使有分身之術也難以應付所有的事務;其二,墨家人的精神世界高深莫測,他們似乎對一般人的陋習和庸俗的喜好毫無興趣,生活得宛如圣人一般,旁人很難找到能夠迎合他們的方式,自然也就難以巴結上墨家的人了。
跟什么樣的人交往,只能是墨家人主動選擇的結果,一般人想做點什么引起墨家人的注意,幾乎都很難實現。
左爺爺在墨逸夫面前能說上幾句話,不代表左初頌的父親就有機會入得了墨正庭的眼,所以,左爺爺在墨逸夫面前能說上幾句話的分量,并不能決定墨胤川愿意跟左初頌做朋友。
現在左初頌青出于藍,接上左家與墨家之間的友誼,正是左爺爺樂于看到的結果,他豈會隨意干涉打破這種良性循環呢。
以前,墨逸夫也是待見方天佐的,這不,到了方克謙這層,墨正庭就不樂意給方克謙一個正眼的眼神,以至于方敏怡從小到大都沒有什么機會接觸到墨胤川。
所謂世交,在墨家這里好像并不存在,他們家每代人交朋友和待朋友的方式都大有不同,社交圈子和重點也都大不相同,墨家好像更樂于讓每代人的社交圈子不要重疊似的。
左爺爺已經歷經數十載的歲月滄桑,但他仍然不敢妄言自己已經完全洞悉了墨家人的處世之道。然而,經過這么多年的觀察和接觸,他發現了一個重要的特點:只要不是出于惡意且過度地針對墨家,墨家人其實都是非常好相處、好溝通的。
他們似乎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親和力,讓人感到舒適和自在。而且,墨家人從來不會花費時間和精力去搞針對性的行為,更不會卷入惡性競爭的旋渦。相反,他們總是保持著一種低調的姿態,仿佛希望全世界都能忽視他們的存在。
這種低調并非是一種自卑或者逃避,而是一種對自身實力的自信和對生活的淡然態度。墨家人似乎并不在意外界的關注和贊譽,他們更專注于自己內心的追求和真正重要的事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