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除了趙佖,其他人下場蹴鞠。
只是這結果真有些出乎趙俁的意料。
他竟然完敗。
要知道,上大學時,趙俁可是參加過校足球隊,并且助校隊拿到過全國大學生聯賽第十八名的還不錯成績。
在趙俁想來,雖然趙佶是蹴鞠高手,但雙方的技術相差了上千年,自己就算戰勝不了趙佶,也不會輸得太慘。
然而現實卻給了趙俁一記響亮的耳光,將趙俁的盲目自信打得粉碎。
趙佶的球技,神乎其技,那鞠球在他腳下仿若有了生命,一人一球靈動地穿梭于眾人之間。他身形飄逸,輾轉騰挪,每一步都似帶著瀟灑的韻律,讓趙俁難以捉摸。
趙佶還有高俅和另一個俊朗豪爽、風度優美的年輕人的神助攻。
這個年輕人名叫李邦彥,他就是后來趙佶和趙桓的宰相之一。
李邦彥喜歡跟進士交流,河東舉人入京者,一定會取道懷州拜訪李邦彥。如果這些舉人要添置什么,李邦彥的父親銀匠李浦一定會停下工作備辦,起身離開懷州時,李浦還會資助路費。李邦彥因此聲譽鵲起。后經朋友引薦,于前不久入京補為太學生。又因為踢得一腳好球,被趙佶所欣賞,常來端王府踢球。
高俅與李邦彥一左一右,如同趙佶的雙臂,他們一個球風穩健、一個球風灑脫,每每總能在關鍵時刻,恰到好處地將球傳給趙佶,為其創造絕佳的射門機會。
望著他們之間行云流水般的配合,趙俁在心中惋惜不已:“若是他們三個晚生一千年,中國足球能成為全世界的笑話嗎?”
一場比賽下來,趙俁深知,自己與趙佶他們之間的差距,并非僅僅在于球技,更在于那份對蹴鞠純粹的熱愛與長時間磨合出的默契。
至于蹴鞠與足球的規則不同,還真不是趙俁輸給趙佶的主要原因。
比賽結束后,玩得很盡興的趙佶,終于有了笑模樣,他主動走向趙俁,說道:“你這鞠技亦有可取之處,然蹴鞠之道,非止蠻力與迅捷,你還有待加強矣。”
至于上場打個轉就下場了的趙似和趙偲,趙佶都懶得點評他們,實在不堪造就。
更讓趙佶高興的是,通過趙俁橫沖直撞的球風,他判斷趙俁就是一個頭腦簡單的莽夫。
趙佶心想:“莘王或只是出于孝道,才因緣際會做了這些事,并無深意。”
由于趙佶感覺趙俁沒有威脅,接下來,兄弟幾人的相處,變得和諧了不少。
下場后,眾人又用香皂洗漱了一番。
第一次使用香皂的趙佶,也是對香皂贊不絕口。
李邦彥則在一旁幫腔道:“這香皂若是販去樊樓,定然教那些小姐趨之若鶩。”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趙俁心想:“對啊,這些青樓中的名妓,就是這個時代的大明星,若是有她們做宣傳,我的香皂還愁銷售?”
趙俁看了一眼李邦彥:“還真是李浪子,張嘴就說到了青樓上。”
旋即福至心靈:“狗改不了吃屎,貓改不了偷腥,或許我加分的同時,也可以幫趙佶減點分,此長彼消,他還拿什么跟我爭……”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