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期的皇帝大婚,也要遵循傳統的“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告期、奉迎。
在趙煦駕崩之前,前四步其實就已經走完了。
如今只剩告期和奉迎。
告期就是趙俁通過欽天監等機構選定大婚的良辰吉日,然后派遣使者前往女方家告知婚期。使者會帶著詔書等文件,向女方家說明大婚的具體日期,女方家需接受并表示同意。
鄭顯肅和王懿肅全都是開封府人,她們的娘家就在汴梁城中。
郭成也已經來到朝廷述職了,他一家也跟他一塊搬到了汴梁城。
所以,這一步,根本不用浪費時間,只要按照既定的禮儀走完,就沒問題了。
很快,趙俁的大婚便迎來了最為關鍵的奉迎環節。
大婚當日,天色微亮,整個汴梁城便沉浸在一片喜慶之中。
趙俁并未親自前往迎親,而是由禮部精心挑選了幾位兒女雙全、在朝中德高望重的大臣作為迎親使。
這些迎親使身著喜服,率領著浩浩蕩蕩的儀仗隊、鼓樂隊,分別朝著鄭家、王家、郭家的方向進發,前去迎接皇后以及兩位皇妃。
迎親隊伍的規模極為龐大,宮廷樂隊賣力地吹打,所到之處,場面壯觀非凡。
街道兩旁張燈結彩,紅色的燈籠高高掛起,隨風搖曳。
一路上,百姓們紛紛駐足圍觀,訴說著鄭家、王家、郭家走了狗屎運。
辰時,迎親隊伍分別抵達鄭家、王家、郭家。
各位迎親使分別宣讀詔書。
鄭顯肅身著皇后禮服,頭戴鳳冠霞帔,緩緩跪下,恭敬地接過金冊、金寶等象征皇后身份的信物。
稍晚一些,王懿肅和郭婷也各自身著皇妃禮服,以同樣恭敬的姿態跪受冊封。
吉時一到,鄭顯肅在迎親隊伍的簇擁下,乘坐著裝飾精美的鳳輿,緩緩朝著皇宮的方向前行。
盡管今日同樣是王懿肅和郭婷大喜的日子,但她們又怎么可能跟皇后鄭顯肅爭風頭?
接受冊封過后,她們被較為低調地抬到了皇宮,然后從側門進入后宮。
而迎接鄭顯肅的迎親隊伍到達皇宮后,鄭顯肅被從正門抬進了大慶殿。
在這里,趙俁和鄭顯肅在禮官的指引下,舉行了莊重的拜天地、行大禮等儀式。
儀式結束,趙俁與鄭顯肅按照皇家禮儀步入洞房,行合巹之禮。
燭光搖曳,映照著洞房內的一片喜慶與溫馨。紅綢低垂,輕紗曼舞,香氣氤氳。鄭顯肅端坐在喜床之上。
趙俁用秤桿挑起鄭顯肅頭上的蓋頭。
沒了蓋頭的遮擋,鄭顯肅那絕美的容顏就此展露在趙俁眼前。
燭光之下,鄭顯肅雙頰緋紅,恰似春日里盛開的桃花,嬌艷欲滴。雙眸明亮而清澈,猶如一泓秋水,顧盼間流露出溫柔與羞澀。高挺的鼻梁下,櫻桃小口不點而朱。此刻,她那張溫婉的臉龐上洋溢著既羞澀又莊重的神情。
趙俁看著鄭顯肅說:“望此后歲月,我與皇后風雨同舟,和衷共濟,互不辜負,相伴到老。”
出了趙煦遺詔一事,趙俁還能信守承諾娶她當皇后,鄭顯肅知道,她一生一世,甚至是生生世世,都欠趙俁的。
所以鄭顯肅輕啟朱唇極為鄭重地說:“官家厚愛,臣妾銘感五內。今后臣妾必當殫精竭慮,謹遵官家教誨,以賢德自持,悉心打理后宮諸事,使后宮寧謐,為官家免去后顧之憂,幫官家開枝散葉。”
趙俁沒再廢話,與鄭顯肅吃過交杯酒,然后就跟鄭顯肅進行入洞房的最核心一步……
話說,有些愛,說是沒用的,得……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