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這些在執政的大佬看好蔡京的未來,就連一些已經離開朝堂的政界大佬而且是舊黨的政界大佬都看好蔡京。
比如年已七十的呂公著。
呂公著絕對是舊黨的元老,當初,高滔滔執政時期,他與司馬光同心輔政,是司馬光的重要副手。
而在蔡京出京之前,呂公著特意極為熱情地邀請蔡京來到自家府中。他對蔡京說:“我在朝中多年,閱人無數,沒有一個人比你強!你將來一定能坐上宰相之位。”
呂公著還讓自己的子孫們站成一排,肅立在旁邊侍候,很誠懇地對蔡京說:“今日我把子孫全都托付給你,希望你不要推辭。”
由此可見,蔡京現在的風頭有多盛。
對此,一些舊黨人士是很看不慣的。
比如蘇轍,就曾將蔡京貶得一無是處,他說:“京文學政事一無所長,人品至微,士論不與,若不因緣蔡卞與王安石親戚,無緣兄弟并竊美官。”
還有不少人拿蔡京當初的政治投機、毫無政治節操出來說事。
關鍵,不少舊黨人士擔心,等蔡京登上相位,就是他們的劫難。
于是,他們就想推一個人出來打敗蔡京,甚至助那個人奪取宰相之位,然后全面廢止新法。
舊黨人士也知道,趙俁喜歡能干事的人,他們要是推舉一般人,根本就入不了趙俁的眼,就更別提打敗蔡京了。
商量來商量去,舊黨人士選定了吏部侍郎趙挺之。
嚴格來說,趙挺之不算舊黨,而是新黨。趙挺之早年堅決主張繼承并發展王安石的新法,在當時新舊黨爭激烈的背景下,他力主紹述之說,不遺余力地排擠元祐諸臣。
趙挺之現在之所以變成舊黨了,主要歸功于近來趙挺之跟舊黨的重要人物“蘇門后四學士”之一的李恪非走得很近。
早年,趙挺之在德州時,按朝廷的意思實行市易法。黃庭堅當時主管德安鎮,認為鎮小百姓貧困,無法承受誅求。
因黃庭堅曾用言語調侃過趙挺之,趙挺之便懷恨在心,后來他抓住機會向趙煦進讒言,致使黃庭堅被貶,最終死在宜州。
到趙挺之被召試時,蘇軾便說:“趙挺之是個聚斂錢財的小人,學識品行不可取,怎么能適合這個職位呢?”擋了趙挺之一道。
后來,趙挺之當上了監察御史,他上奏彈劾蘇軾草書中有句“民亦勞止”的話,認為這是誹謗先帝,蘇軾后來遭到清算,這就是罪名之一。
因為這些事,趙挺之跟舊黨的關系一直很僵。
誰知,趙俁登基以后,竟然將蘇軾和蘇轍給召回來當了宰執。
而且,看趙俁的意思,有重用蘇軾和蘇轍兩兄弟的意思。
另一方面,之前趙挺之一直看不慣蔡京,多次揭發蔡京的奸惡行為。
如今,蔡京蒸蒸日上,趙挺之自然怕遭到蔡京的報復。
所以,趙挺之感覺,他應該跟舊黨修復一下關系,甚至是直接投靠舊黨,不然等蔡京收拾他時,可能連個幫他說話的人都沒有。
基于此,趙挺之便主動結交李恪非。
李恪非很佩服趙挺之的能力,便將趙挺之引薦給了自己的老師蘇軾。
被趙俁調回來又被趙俁提拔為宰執并被趙俁委以考核人才的重任了之后,之前一直郁郁不得志的蘇軾,胸中的郁結之氣一散,仿佛煥發了第二春,人看起來都年輕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