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趙俁之所以選擇蘇軾、張商英、李清臣他們三個人來考核官員,舉薦人才,除了因為他們三個人的人品都過硬,還有讓他們三個分屬不同派系的人相互監督的用意。
而蘇轍也是人品過硬的人,他安排下去跟著查貪腐的官員,雖然會選舊黨人士,但他提拔的絕對是能夠造福一方的人才。
這可不光是因為蘇軾和蘇轍要報趙俁對他們的知遇之恩,還因為他們也得對自己的名聲、地位、良心負責,畢竟,要是他們選拔和提拔的人才干不好,他們不僅臉上無光,還會受人詬病。
關鍵,趙宋王朝的文化底蘊實在太昌盛了,科舉一茬一茬又一茬,太學生也是一屆一屆又一屆,趙宋朝廷又冗官至極,一個崗位上擠著七八個人。
這趙宋王朝肯定不缺人才。
在這種情況下,趙俁既然如此相信、重用蘇軾和蘇轍,他們肯定得幫趙俁和趙宋王朝優中選優選拔和提拔出最好的人才。
然而,即便如此,來蘇門碰運氣,也絕對是當官的絕佳途徑。
要知道,很多人,不是沒有才能,而是沒有機會。
來到蘇門,展示出自己的才能,也許就會有這樣的機會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如今趙宋王朝最熱的就是蔡家和蘇門,哪怕就連章家都有點不如這兩家的意思。
這也是,為什么趙挺之得罪了蔡京之后,趕緊想辦法進入蘇門的原因。
李清照很熱絡地跟一眾蘇門子弟打著招呼。
經過詢問,李清照知道,蘇軾和蘇轍在下朝之后被趙俁留下議事了,還沒有回來。
見此,李清照很灑脫地跟幾位蘇門子弟喝起酒來,他們對酒當歌,吟詩作對,抒發著自己的情感。
等到蘇軾和蘇轍回來時,李清照都快喝醉了。
這時,李清照已經忘了來找蘇軾干什么了。
見蘇軾和蘇轍回來,又有這么多人找他們,他們肯定有正事要干。
自己也喝美了。
還是回家吧,省得耽誤別人正事。
于是,李清照跟蘇軾和蘇轍打了聲招呼:“奴家拜見二位師公。”然后就準備撤了。
不想,蘇軾卻笑李清照道:“你如此好酒,安得嫁良婿?”
李清照很灑脫地說:“無酒,焉得佳篇?酒者,詩詞之靈泉也。無良婿,可也。無美酒,非也。”
蘇軾哈哈大笑!他又何嘗不是如此灑脫之人?哪能不理解,李清照這不是做作,而是當真如此豁達。
蘇軾隨口閑聊道:“你整日無所事事,跑我這里喝酒,你爹也不管你?”
經蘇軾這么一“提醒”,李清照才一拍自己的腦門:“沉醉誤事,險些將正事給忘了,奴家今日有事求師公。”
“所求何事?”蘇軾問。
李清照大大方方地說:“奴家聽聞,宮中將舉辦宮闈科舉,便來看師公可有法子教奴家一觀?若教奴家同考,大妙也。”
一聽李清照竟然是為這種事而來,蘇軾大笑:“此次宮闈科舉乃陛下后宮之人所行雅事,你又非陛下妃嬪,去了作甚?”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