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問題是,蔡京當時的做法也確實頗有可指摘之處。
一方面,蔡京選擇的四輔總管基本上都是他的姻親故舊。
另一方面,在四輔新軍上,蔡京“增利物,添月給,且免出戍。”,總之又是蔡京最喜歡干的用國家的錢加工資加福利來收買人心的老套路。
趙佶看在眼里,哪能讓蔡京如愿?
而且,那時的蔡京,經濟改革已經初具成效,使得北宋王朝國庫充裕,還先是收復了青唐地區,又大敗西夏,聲勢和權勢都極高,超過了趙宋王朝的歷任宰相。
趙佶擔心蔡京勢大難控,便將四輔的兵力,每一輔都控制在了兩萬以下。
下面的執行官員見此,自然就明了,這是皇帝在打壓宰相,所以全都紛紛磨洋工,或者陽奉陰違。
直至最后,四輔的總兵力也沒有超過五萬人馬,相關制度也始終都沒有完善,又成了一個形同虛設的樣子工程。
緊接著,因為天降彗星異象,趙佶開始借故打壓蔡京,首先是調整中樞人事削弱蔡京的勢力,其次是拆毀蔡京主張的元祐黨籍碑,通過赦免元祐黨人來否定蔡京的作為,接著蔡京第一次被罷相。
與此同時,趙佶下詔,要求提高朝廷派出的走馬承受(也就是宦官)在邊境帥司中的話語權。
童貫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崛起的。
不得不說,趙佶此舉雖然有自廢武功的嫌疑,但如果站在皇帝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他做得似乎也沒有錯。
如今,輪到趙俁做這個決定了。
趙俁肯定不能自廢武功,那么,趙俁就得想個辦法,讓自己不畏懼任何人的挑戰。
怎么才能做到這一點?
在趙俁看來,沒有比自己直接掌控一支戰力最強的武裝更有效的。
而神機軍就是這支戰力最強的武裝。
為此,趙俁自然是給神機軍最好的,包括其指揮人員。
神機左軍和神機右軍就不說了,不論是宗澤、王稟的組合,還是張叔夜、何灌的組合,表現得都是可圈可點。
輪到神機前軍、神機中軍、神機后軍,趙俁肯定也得安排最好的指揮人員。
經過反復篩選以及張純的推薦,最終趙俁決定。
神機前軍的統制由南宋名將劉锜的父親劉仲武擔任,都監由種師道擔任(種師道初任文職,因有謀略,后改武職,抵御西夏有功,成為名將,被尊稱為“老種”,也就是水滸傳中魯智深的頂頭上司。)。
神機中軍的統制由楊業之孫、于楊文廣為從弟、與折繼閔為表兄弟、南宋名將楊存中的祖父楊宗閔擔任,都監由兩宋五大保衛戰中的中山保衛戰的守將詹度擔任。
神機后軍的統制由種師中(即“小種”)擔任,都監由南宋名將折彥質(也就是折可適的次子)擔任。
這五支神機軍平時沒有統一的指揮,連樞密院和三衙都調不了這五支神機軍,他們只聽趙俁的調遣。
當然,趙俁肯定沒有時間親自盯著這五支神機軍,所以,他讓自己的親信宦官李林(沒錯,就是李琳)來負責盯著這五支神機軍的建設和訓練。
這天,種師道、劉仲武、楊宗閔、詹度、種師中、折彥質已然陸陸續續全都到達京師了。
這是趙俁的絕對心腹,再忙趙俁都得去見一下。
于是,趙俁讓種師道等人前去神機左軍和神機右軍的營地,也就是開封府的校場,自己也帶著女扮男裝的李琳前往。
校場上,旌旗獵獵,戰馬嘶鳴,神機左軍與神機右軍的將士們列陣以待,英姿颯爽,氣勢如虹。宗澤與王稟、張叔夜與何灌分別立于兩軍之前。
種師道等人看著這兩支在西北戰場所向無敵的強軍,心中五味陳雜。
怎么說呢?
對于強軍,種師道等人有著自己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