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章楠又查了很多史料。
卻沒查到慶山寺更詳細的資料。
歷史就是這樣,很多東西都被淹沒在時間長河中。
但這次圖書館之行依然收獲巨大。
因為我發現了從史料中尋找大墓的方法。
許多帝王貴族的傳記里,最后都有死后葬在何處的記載。
雖只是大概地名,沒具體方位,但線索已經足夠。
剩下的就需要實地詢問鄉民,查閱地方志,再通過風水進行最后準確定位。
后來尋找大墓,我基本都是通過這套方法來定位。
回到醫院,陪爺爺聊了會天。
等他入睡后我掏出駝爺給的筆記,認真琢磨他家祖上記錄的盜墓方法。
筆記開篇明義,第一頁就在寫風水的重要性。
觀風望水,尋墓之第一要義。
吾盜墓四十余年,走南闖北會天下高手,無一不是精通風水之人。
更有高深者,觀星望月而查地氣,下起清明上至商周之墓穴皆一指而定。
可吾資質愚鈍,未能學觀星之術。
只能皓首窮經故紙堆,鉆研風水彌補天資不足。
風水起源,上可追溯商周之“卜宅”,相土嘗水以尋安居之吉位……
筆記內容半文不白,看著有點吃力。
越往后內容越發晦澀難懂。
從夏商時期古人卜宅的選擇特征,到周秦漢唐各朝代對風水吉位認知的變化。
再到唐代出現羅盤之后,風水理論的大發展。
可以說這本筆記,絕大部分內容都是對古代風水學的研究。
最讓我感興趣的,是筆記中提到了皇家風水學。
“吾有幸得大明宮廷風水秘要,方得貫通形巒理氣之學,外感天地,內應氣物,造化之妙,存乎與心,此為地師至高境界,后人當仔細體悟。”
這段話我當時看著不明覺厲。
因為寫的太玄乎了,而且缺乏詳細解釋說明,所以看的一頭霧水。
只是覺得他寫出來的感覺,像是非常厲害的樣子。
后來我也學了各個朝代的風水著作,融會貫通時才體會到這番話的妙處。
可以說這段話,比后面記載的打探洞,看膏泥,聞氣味等技術要牛多了。
看完筆記已經是后半夜。
崔浩起夜回來看我還沒睡,半迷瞪著湊過來:“哥,還用功呢,早點睡吧。”
“睡,明早你準備一下,咱們去新豐鎮一趟。”
我此刻內心躍躍欲試。
覺得自己就像撿到絕世武功,已經修煉有所成似的,想要實戰檢驗一下武功到底有多高。
尋找慶山寺,就是最好的檢驗。
“啊?”
“去新豐鎮干嘛?”
崔浩說完突然瞪圓眼:“該不會是想找慶山寺吧?那都毀了幾百年的寺廟了,就算找到又有啥用。”
“如果地宮存在,里面指不定有法寶。”
我真是奔著法寶去的。
皇家寺院的地宮,沒點法寶說不過去。
要是能找到鎮得住的法寶,去章教授出事的那個山洞,也能多些保障。
我把想法說了,崔浩連連點頭。
“有道理,弄點法寶傍身,以后下大墓再也不用怕了。”
“那行,你說要準備啥,明早我就去弄。”
“帶點水和吃的就行了,這次去先看看風水,確定一下大概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