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就是這么現實。
一旦展露出遠超對方的能力時,他們就會攀附,就會膜拜。
王猛撇嘴道:“想拜師陳爺的人多了去了,我都還沒排上隊呢,你們就更別想了。”
“哎!”
蘇老漢嘆了口氣,又滿懷希冀的看著我。
他是真想我能收他孩子為徒。
蘇猛拽過倆兒子,想讓他們也跪下求我收徒。
我笑著攔住他。
“我沒打算收徒,你快起來吧。”
“對了,墓門找到了,不管是不是被人盜過,咱們都進去看一眼吧。”
我先一步進了盜洞。
下到底,看向那被打開過的墓門。
青磚封砌的墓門被破開大半,確實有同行先來過。
實際上很多古墓都在歷史上反復被盜。
秦公一號大墓,是目前已知被盜次數最多的大墓,盜洞多達247個。
即便如此,考古隊依然在墓中發掘出許多珍貴文物。
所以在盜墓圈里有個詞叫“濾坑”。
濾坑指的是進被盜過的墓里再濾一遍,尋找沒被前輩帶走的陪葬品。
有些盜墓賊經歷的濾坑事件多了,逐漸總結出了一套經驗。
專門分析墓是否被盜,大概哪個時期被盜,里面的陪葬品是否有所遺留,有沒有進去濾坑的價值。
駝爺家祖傳的筆記中,就有關于濾坑方面的內容。
我下墓去看,也是為了實踐印證一下。
王虎,蘇老漢,蘇猛也都跟了下來,蘇樓和蘇生則被留在上面放風。
我舉著油燈看了起來。
棺材放在墓室正中的青石板上。
打開的棺材蓋被扔在地上,棺內白骨散亂。
顯然之前的盜墓賊肆無忌憚,對墓主沒有半分恭敬。
不僅開棺取寶,還在棺材里翻找了一遍。
四周地面上散落著許多陶瓷碎片。
從散布形態上看,像是有人故意摔碎陪葬陶瓷器。
這種情況,要么來盜墓的是墓主仇人。
要么是盜墓的人心眼窄,自己帶不走的東西就都毀了,不給后來者留一點。
王虎他們蹲在地上撿著碎瓷片,臉上都是惋惜神色。
“濕他先人滴!”
“哪個狗慫這么手黑,陪葬滴碟子碗都給摔碎!”
“也不怕墓主人晚上去找他!”
“可惜啊,要是沒摔碎,這些東西還能賣點錢。”
我在墓室里看了一圈,才蹲下撿起碎瓷片看。
瓷器從胎質到釉色釉面都相對粗糙,跟景德鎮瓷器沒法比。
按窯口來說,應該是北方窯。
大概率出自耀州窯或者磁州窯。
在判斷窯口時,我又一次感受到古玩知識的匱乏。
要想在盜墓行里出人頭地,光會盜墓還不行,還要能判斷東西的朝代,材質,工藝,產地,價值等等。
在盜墓的階層中,下苦的只會干苦力,挖洞散土把東西搬出來。
腿子則是懂一些盜墓技術,能夠確定打盜洞的位置,指導下苦的挖盜洞散土,監督下苦的把墓里東西搬出來,防止下苦的私藏夾帶。
支鍋則要有識人的眼力見,能招募到合適的腿子,下苦拉起隊伍,能夠分辨墓里出來東西的年代,判斷初步價值。
如果是掌眼先生帶出來的支鍋,在拿到盜出的東西后,通常先給掌眼先生過目。
掌眼先生看上了會出價買下來,然后運作洗白上拍,賣給身份不凡的藏家,或者走私出去進入國際市場。
掌眼先生看不上的,則會由支鍋自己出售。
支鍋的出售對象就沒那么高端了,一般流向各地古董商或小藏家。
我看著瓷片時陷入沉思。
總覺得這些瓷器被打碎的根源不簡單。
因為盜墓賊沒得到想要的東西,所以泄憤打碎的?
念頭一冒出來,我眼中就閃出興奮光芒。
或許,這墓里有金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