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家里的老人,都會提前給自己預備壽衣壽材。
尤其是壽材。
往往提前很多年就打造好預備著。
“呦,咱陜西就是邪,說曹操曹操到。”
“老李你今兒打咧幾口棺材?”
眾人口中的棺材匠老李,咧嘴笑著小跑過來。
“今兒么打棺材,明兒去下面村里看看,多定幾個一塊做出來。”
老李面色黝黑,皮膚粗糙,雙手關節有些粗大。
他口音有點雜,不是純粹關中口音,但具體是哪的口音我也聽不出。
因為那時候我沒出過陜西,沒咋接觸過外地口音。
“你這河南蛋倒是怪精嘞。”有老人打趣道。
老人打趣的“河南蛋”三個字,讓我知道了老李是河南人。
42年河南鬧災荒,很多河南人拖家帶口逃荒,很多逃到了陜西。
因為他們逃荒時挑著擔子,所以被稱為“河南擔”。
后來傳著傳著就把擔寫成了蛋。
“嘿嘿,精啥精啊,真精就不干下苦活啦。”
“老哥哥老姐姐們,誰家有親戚需要壽材嘞,都給我介紹介紹。”
老李邊說邊掏出羊群煙,給聊天的老大爺們散了起來。
老大爺們接了煙,一個個笑的嘴都合不攏。
“用你們河南蛋嘞話說,中!”年齡最大的那位老大爺學著河南腔說道。
老李抱拳做了個羅圈揖:“我先謝謝各位老哥哥老姐姐。”
“都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我帶著幾徒弟出來討口飯吃,就靠大家幫襯了。”
我默默看著老李,總覺得他不像木匠。
老木匠身上多多少少都帶著點木頭味兒。
但我距離他挺近,卻沒聞到木頭味兒。
反倒從他身上聞到些土腥味。
老李跟眾人說完照顧生意的話后,沖年齡最大的那位老大爺說道:“老哥哥,接著講昨天的故事唄。”
“中,咱們接著講。”
“話說甘河鎮圍棋寨原名尚義寨,明朝初年元朝余孽進犯,朝廷震怒命長安督軍剿之。”
“督軍率部途經尚義寨扎營四十余日,聽聞村民善下圍棋,就找來棋力高深者對弈……”
村民推舉出棋力最高的姜姓老者,去和督軍下棋。
三盤棋督軍連戰連捷,軍士紛紛歡呼,而村民卻疑惑不解。
數十日后督軍西征大勝歸來,再次來到尚義寨駐扎,又找來姜姓老者下棋。
這一次老者連贏三盤,殺的督軍毫無還手之力。
督軍疑惑問道:“老人家棋力非凡,為何出征前接連輸給我三盤。”
老者說:“戰前將軍身負家國安危,老朽豈敢挫將軍銳氣,故連輸三盤以壯將軍聲威。”
督軍聽完后大為感慨,遂題村名圍棋寨。
至此尚義寨改名稱為圍棋寨。
“后來圍棋寨出咧個四品官兒,死后歸葬家鄉,墓前擺放的石羊石馬石獅子現在還在。”
“喔石羊石馬都大滴很,一人高呢!”
“就是墳墩兒不知道啥年月被平咧。”
“現在喔塊地也看不來墳在哪兒,指不定早就被盜墓賊光顧過咧。”
老李聽故事時,臉上一直保持微笑。
還不時點頭附和跟著說兩句。
但他在聽到石羊石馬,墳墩兒時,雙手卻不由自主的握了起來。
顯然他內心并不平靜。
我也由此推測,他大概率是同行。
棺材匠只是掩護身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