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骨,滿滿的白骨充斥視線。
我從沒見過這么多白骨。
一根根巨大白骨,縱橫交錯的躺在地上。
數量最多的,是下粗上尖帶有弧度的白骨,像是野豬獠牙放大上百倍的樣子。
距離岸邊漸漸近了。
我猛然想到或許是象牙!
那時候,我只在書上見過大象,還是線描插畫。
連張大象的照片都沒看過。
所以沒能第一時間想到象牙。
現在只有滇省南部有野生大象分布。
其他地方只能在動物園看大象。
在古代,至少商周時期以前,黃河流域是有大象存在的。
《呂氏春秋》記載:商人服象,為虐于東夷。
出土的商朝甲骨文,也有俘獲大象的記載。
河南省簡稱的“豫”字,在甲骨文中是人牽著大象的象形,也能側面證明那時候北方存在大象。
我之后的盜墓生涯中,常能在商周貴族墓葬中挖到象環,象簪等象牙制品。
運氣最好的一次,在商朝貴族墓中挖到一對象牙嵌綠松石杯。
象牙嵌綠松石杯那叫一個漂亮,吊打現在各種所謂奢侈品杯子,具體在哪挖的,咱們后面再細說。
西漢時期帝王陵,貴族墓中也挖出過整根象牙。
根據史料記載,以及用整根象牙陪葬的情況來看,西漢時期北方有少量大象種群分布。
有意思的是。
后來我在南方挖了個西漢初期王爺墓。
卻在陪葬槨室里,發現大量木頭仿制的象牙和犀角。
當時我懵了。
墓室里陪葬的金銀玉器異常豐富,怎么象牙和犀角卻是木頭做的?
之后查閱《漢書》才弄明白原委。
原來秦漢時期流行厚葬之風,往往一次喪葬就能把大半家庭財富埋下去作為陪葬。
這對西漢初期民生恢復和發展產生阻礙。
為了扭轉風氣,漢文帝和漢景帝時期推行薄葬。
并下詔要求王公貴族不能用象牙,犀角陪葬。
于是有了木制象牙和犀角作為陪葬品。
漢武帝時再度流行厚葬之風,甚至比之前還要變本加厲。
所以歷代盜墓賊都喜歡盜掘漢墓,以至于如今的漢墓十室九空。
再到三國時期,孫權獻給曹操大象,從而有了曹沖稱象的故事。
這也從側面反應出,北方已經大象絕跡。
只有長江流域還有大象生存。
再說回眼前。
我和崔浩被滿地象牙驚呆了。
隨著水流漂到岸邊,我倆走向距離最近的那根象牙。
崔浩用胳膊跟象牙比了起來。
“我滴天爺!”
“這么粗。”
“三四百斤的野豬獠牙,都沒這玩意的牙尖大。”
“哥,這到底是什么玩意的牙啊?”
崔浩還沒想到大象。
實在是那時候我們對大象都沒認知。
“可能是象牙。”
我緩緩蹲下,左手輕輕摸著象牙。
象牙遠看是白色。
近了看卻是乳黃色,靠近水的地方甚至是黃棕色,表皮布滿了大大小小的裂紋。
玩過象牙的朋友應該知道這玩意不好養。
日常要抹油,天冷要防屋里屋外溫差過大。
一個不小心它就裂給你看。
在文玩行里就有句話叫“十牙九裂”。
只要是牙類作的玩意兒,時間久了必然會裂。
為了美化這個裂,行里又把牙類的裂紋稱為笑。
象牙裂了就得說成象牙笑了。
“原來是大象牙啊。”
“牙都這么大,大象得多大啊?”
我也回答不出大象有多大。
只能隨口說道:“有你家堂屋那么大吧。”
“那么老大啊。”
“哥,象牙值不值錢?”
“要是值錢的話,咱把這老些象牙都弄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