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指關節發出爆鳴聲,讓董老板投來訝異目光。
“喂,拳頭攥那么緊干什么?”
“你該不會想打章浩吧?”
“我剛開始想把這些說給你聽,想著你正好認識個姓章的歷史教授,或許就是章浩的父親呢。”
“后來覺得背后說人隱私不太好,所以才閉口不提。”
“是你非要逼著我說出來。”
“現在卻搞的他跟你有仇一樣。”
“喂喂,你們不會真有仇吧?”董老板突然踩著剎車問我。
急剎車讓我身體前傾,腦袋差點撞上擋風玻璃。
“沒仇,是想到了別的事情。”我敷衍道。
“那就好,過去先讓他幫忙讓隱形字顯形,私人事情完事了再說啦。”
董老板又叮囑了幾句。
生怕我見到章浩會情緒不穩定。
轎車再次啟動,我看著窗外,尋思等會該怎么向章浩詢問章教授的下落。
是單刀直入,還是曲線迂回?
董老板見我悶著不說話。
于是東拉西扯的跟我聊閑篇。
我知道他的擔心,放下心思跟他聊了起來。
“董哥,你剛說找章浩開發過瓷器修復材料?”
古董這玩意,不管埋在地下的,還是在世流傳的,大多會發生各種各樣的損壞。
例如青銅器會銹蝕損壞,會因墓穴坍塌,地質變化而損壞。
博物館里看到的很多完整青銅器,實際出土時都是殘破的,經過非常精細的修復才重新恢復完整。
例如字畫會受潮,發霉,蟲蛀等等,需要經過揭裱修補等手段修復。
例如瓷器會磕碰,甚至碎裂成很多塊,會用鋦瓷手法修復。
把碎的瓷器拼在一起,然后在瓷器上用金剛鉆打眼,再用鋦釘把碎的瓷器鋦好。
鋦好的瓷器不怕冷熱,盛湯裝水也不會灑漏。
老話說的沒有金剛鉆不攬瓷器活,指的就是鋦瓷。
國內古玩行里,認為鋦過的瓷器屬于殘品,價格比全品要大打折扣。
但國外很多人卻認為,鋦過的瓷器展現出神乎其神的傳統技藝,所以更有價值。
在九十年代到兩千年初,很多逛潘家園的老外,都會高價夠買鋦過的瓷器。
那些瓷器都按照鋦釘算錢。
鋦釘越多價格越高。
很是讓古董店老板賺了個盆滿缽滿。
不過董老板說的修復材料,可不是鋦瓷這種傳統手藝了。
而是科技修復手段。
能夠做到修復過后完好如初,肉眼根本無法分辨。
這種材料通常分為兩種。
一為骨料,用來填平碎片裂隙。
二為釉料,用來恢復碎裂的釉面。
這種修復材料流入古玩行后,很會坑了一批收藏愛好者。
導致他們把殘品當成全品買回家。
后來有人發現,用365波長紫光燈照射,修復材料會有熒光反應。
于是很多瓷器玩家收老貨時,都會用紫光燈里外找一遍。
不過現在開發出了更先進的修復材料,用上去沒有半點熒光反應……
“是的嘍。”
“瓷器太容易損壞,路上一個不小心就會碎。”
“普品碎了也就碎了,但精品碎了太讓人心疼,我就找他幫忙開發材料得啦。”
“他搞出來的材料很好用,修復之后幾乎看不出碎過。”
“我還準備找他開發別的修復材料。”
“以后啊,只要挖到好東西,別管碎沒碎的,把所有殘片都給帶回來就好得啦!”
“運回港島好好修復一下,嘿嘿!”
董老板是干一行鉆一行。
不光想著收古董。
還想著修復殘損古董賣高價。
受他影響,我后來也涉足殘損古董修復,還搞了個修復中心……
閑聊一陣后,車開進港中大。
董老板帶我走進實驗樓。
在樓梯口碰到位穿著西裝的青年。
三十來歲,頭發梳的油光水滑,衣著端莊很有教師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