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貴妃之母,吏部尚書夫人,吳太太,并非頭一次到榮國府了。賈府老太太過壽,她也曾來過。
因此她知道,四王八公往來親厚。如今榮國府又出了一個皇子妃,此番來吃喜酒的人家,比起賈母過壽,還多了些。
但吳太太明顯感覺出來,這番酒宴安排,遠不如老太太過壽。旁的不說,單說缺少了那個善于說笑調節氣氛的璉二奶奶,就讓人覺得失去了活潑勁兒。
甚至,吳太太還感覺,賈府的老封君,似乎不大高興。
吳太太的感覺并沒有錯,賈母看到新娘子家送過來的嫁妝,就已經十分不高興了。
當初她之所以松口,點頭答應讓薛家姑娘嫁進來,有個不為任何人道的原因:她想著薛家皇商之家,家底豐厚,嫁女兒的話,嫁妝定然十分豐厚。
寶釵的嫁妝寫著七十二臺,看著倒是風光,但里頭的東西,完全是中看不中用。
如今賈母正憂愁黛玉出嫁嫁妝呢,原想著寶釵嫁過來,有好東西就拿出來,到時候貼到黛玉嫁妝里頭去,這下只怕是大部分都用不上了。
寶釵的嫁妝里,大部分東西,于尋常人家,自然是好東西,可真放在勛貴之家來看,就著實太尋常了。更別提作為皇子妃的嫁妝。連當年她嫁女兒賈敏,都比這些東西貴重精致多了。
因此賈母自然不開心。
王夫人呢,也不開心,因為王熙鳳撂挑子跑路了,多年不曾親自管家的王夫人,為著兒子的親事,可謂是忙的焦頭爛額,這還罷了,最讓她痛心的,是銀子不夠花,幾番向老太太請示,老太太都不肯給一點兒。
不僅不給,還處處挑剔,話里話外都在指責她不如鳳丫頭機靈,辦事兒不夠熱鬧。
為了讓兒子的婚宴好看,王夫人只能咬牙,掏出自己不少私房來。
甚至,連新郎官,也不見多少喜氣。好在喜娘會活躍氣氛,等著合巹酒、唱喜歌撒帳等環節都結束了,再沒有人樂意鬧洞房,畢竟誰都不是傻子,怎么看,今兒這洞房的氣氛都有幾分古怪。
眾人都出去了,新郎官和新娘子之間的氣氛更是古怪。二人呆坐著一動不動,仿佛都定住了似的。
直到襲人把怡紅院所有丫頭帶進來給寶釵磕頭,改口稱呼二奶奶,鶯兒便一一賞賜荷包,文杏在旁幫襯。
寶釵頭戴禮冠只覺很累,有些撐不住了,見寶玉仍無動作,只好抬手揉捏脖子,鶯兒見了,先看了一眼冷著一張臉的寶玉,而后才道:“二奶奶定然累了,先卸了這冠吧。”
襲人忙上來幫忙,卻不想一旁的新郎官哼了一聲后,也不管寶釵等人,直接抬腳出去了。
一時間屋內的丫頭們都驚呆了,寶釵臉上也掛不住,她知道寶玉所念之人,但想著成了親,慢慢來,寶玉本就憐惜女孩兒,日子久了就好了。
但萬萬沒想到,這才成親,寶玉就當著一眾丫頭下她的臉面。
襲人忙上來:“二奶奶,二爺性子古怪,二奶奶只別多心。奴婢立刻去看看。”
抬腳就要走,卻不想寶釵叫住了她:“襲人姐姐,不必你去,讓麝月去吧,這院子里的人和事,我有些不知道的,正好向姐姐請教。”
襲人只得站住,眼皮一跳,但又看寶釵,與往日似乎并無二樣,這才放下心來,留下來先幫著鶯兒伺候寶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