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公主很喜歡惜春這個平日不多言語、但靈秀有才的姑娘,她陪高馨畫畫習字,完完全全把高馨當作她的小妹妹那樣。
想到惜春母親去得早,父親那些年又醉心煉丹,小小年紀就被哥哥嫂子扔到榮國府,長公主不免就多疼她幾分。
見到劉繼善,長公主覺得二人看起來十分登對,于是當晚就向駙馬打聽劉繼善的情況。
對妻子的心思駙馬高振可謂是十分了解,一聽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兒,當即就說:“這個劉繼善倒是個不錯的,直隸懷州人,五歲而孤,跟隨兄嫂過活,哪知他才十歲,他大哥又一病而去,他嫂子帶著他和他侄兒侄女艱難度日,好在有族人接濟。”
聽到這兒,長公主先感嘆一句:“果然是個可憐人。”
“他倒也爭氣,十三歲那年入童試,取生員,歲考名列第一等,十六歲就中正榜舉人。”高振很欣賞劉繼善這個年輕人,“才華還是其次,這人心思正,不想著專營打點,年紀輕輕就很沉得住氣,倒是難得。”
看丈夫也如此欣賞此人,長公主就越發起了心思,但高振想了想還是對妻子說:“那位賈四姑娘,人品極好,又有才華,只是她那兄長,我是很不喜歡,你雖然有心,可到底她是賈府的姑娘。”
“我要是開口,寧國府該覺得榮幸才是吧?”長公主在兩代帝王處都是一等一的有面子,所以她不覺得有什么問題。
“劉繼善在京城,房子都沒有,還是租來的。”高振指出關鍵,“他不做貪官,按照他這個品級,一年才五十兩銀子的俸祿,要真是跟寧國府結親,只怕親戚走動都困難。”
“莫欺少年窮,這會兒窮點,怕什么。”長公主倒也沒那么著急,“何況,我也只是先說說,又不是馬上就要讓兩個孩子成親,看看再說吧。”
天子這邊呢,解決了心煩的事情,心情格外不錯,在瀅水山莊游湖賞月、吟詩作對玩了三日,劉繼善就已經從皇城回來復命,隨同劉繼善一道來的,還有怡郡王蕭霆鈞。
蕭霆鈞將派往東南的人員名單呈給天子,天子接過掃了一眼:“朕不是說了,不必送來的嘛,你決定了就是。”
“兒臣不敢擅專,這名單是跟京郊大營的都統大人商議之后的,他們明兒出發,兒子想著還來得及,趕來先請父皇過目。”蕭霆鈞垂首回答。
“那你豈不是還要趕回去?”天子反倒是有些吃驚了。
“是,橫豎也不太遠,兒臣騎馬來的,還是父皇您賞賜的大宛青驄馬呢。”蕭霆鈞點頭。
天子對這個兒子不免高看了幾分,驚覺自己平日里,似乎太忽視老三了。他做事的這股子穩妥勁兒,最像自己了。
“名單沒有問題,就按這個來。”天子點頭,正準備繼續說呢,卻見老三有些著急,就聽了老三先說。
“就是,其中的喬若望,是兒臣的大表兄,父皇......”說到一半,天子見老三似乎又有些不好意思。
于是天子先笑了:“得了,內舉不避親,何況,你也說了,是和都統商議好的,朕覺得沒問題,只不過嘛。”
天子刻意停頓額一下,見蕭霆鈞不解,才繼續說:“當初大軍出征,不少人家都覺得此戰定然會贏,早早派了家里孩子去前線,到時候打贏了,功勞就不小,你表兄這會兒去,又是頂著去學習的名頭只怕軍功是拿不到的。”
聽見天子直接點出來:不少世家的確覺得南安王會大勝,所以爭相將子孫送去,為的就是刷軍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