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慧蘭一聽端午宮宴,陛下交給了怡郡王妃頓時不滿起來,忍不住拔高了聲音:“母妃,您就沒有攔一攔嗎?現如今老三去直隸了,又讓他媳婦來操持端午宮宴,父皇這到底是什么意思呀?”
宋慧蘭并不知道就是吳貴妃提議的,才會這么說。
吳貴妃聽著這刺耳的聲音就很不滿,沒給宋慧蘭好臉色:“教你一個事兒,說話的時候別拔高語調,聽著刺耳。你是郡王妃,不是什么鄉野村婦。”
這話說的有些重,其實是因為吳貴妃覺得,宋慧蘭這個兒媳婦,不像黛玉那般聰慧,又只生了個女兒,所以才有了不滿。這些不滿,她平日里不好發作,找了個借口而已。
宋慧蘭聽了心底不高興,但面上還是保持住了沒變臉色,還恭恭敬敬說了一句:“謝母妃教誨,兒媳就是感到不平。”
“你這樣沉不住氣,以后怎么做大事?”吳貴妃看了一眼宋慧蘭,“端午宮宴交給了她,但能不能順順利利,不還沒有結果嘛?你著什么急。”
“依著規矩,要邀請三品以上京官,和他們的家眷,同時,端午宴會有男女賓客,自然是要分場,不僅不能亂了次序,還要照顧到官員品級以及受重用程度;同時,宴會還得有節目,不能讓大家枯坐吃飯,屆時引導命婦覲見,還需要有尚儀局的女官在場負責引導……”吳貴妃見宋慧蘭還沒明白自己的意思,索性說的清楚點,“一個不小心,出了差錯,那可就麻煩大了。”
宋慧蘭聽了這么些話,這才反應過來:是呀,端午宮宴,若是怡郡王妃出了差錯,鬧了笑話,那豈不是在官員和誥命夫人們面前丟臉了?到時候只怕還會連累老三呢。
“布置這樣的宮宴,內務府要出力的地方多著呢。”吳貴妃再提點了宋慧蘭一句。
是呀,內務府,自己的舅舅可是內務府的總管。宋慧蘭不由得想到了馬場的事兒,自己費盡心力的布局,結果誰知道小郡主竟然騎了黛玉的馬。
這次機會,自己可不能再錯過了。
只是吳貴妃沒說要怎么做,宋慧蘭當然不敢問——問了只怕又得挨訓,今兒母妃心情不好,宋慧蘭是看明白了的。
于是宋慧蘭及時告辭出來,她打算回了王府慢慢琢磨,不行還能叫幾個人參詳參詳呢。
沒成想碰上怡郡王妃,很顯然,怡郡王妃是從皇后的鳳儀宮出來的,看著怡郡王妃裊裊婷婷的模樣,宋慧蘭心底的那股子氣就不打一出來:當年自己還真是蠢,居然會覺得老三媳婦是個風吹吹就壞的美人燈,不用擔心,還想著拉攏她。
沒忍住,宋慧蘭就刺了幾句怡郡王妃。
黛玉看著宋慧蘭,面色如常,心底卻很清楚:自己來操辦端午宮宴,宋慧蘭只怕是十分的不滿。她會做什么呢?不得不防啊。
只是,要怎么防備呢?都說只有千日做賊,哪有千日防賊的。
忽然,黛玉靈光一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