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繼善的嫂子羅氏,接到公主府的請帖后,嚇了一大跳。
羅氏雖然目不識丁,但卻是個勤勞又懂道理的婦人。自打進京后,也有跟京城里幾位劉繼善同同科的官眷們保持著一些往來,因此聽過這一位護國長公主的名頭。
聽聞長公主是先皇最寵愛的女兒,當今陛下最信任的姐姐,在京城那是一腳抬八腳邁的,別說尋常官眷們,就是皇子王妃們見了,那都得尊敬有加的。
雖然羅氏不識字,不知道請帖的具體內容,但長公主府上來的嬤嬤說的明明白白,邀請羅氏帶兒女去長公主府上做客。
長公主什么人家,竟然給自己下帖子,羅氏很是忐忑。
等著劉繼善從衙門回來,羅氏趕緊把請帖遞給他看——其實女兒兒子都識字,但兒子去了學里,女兒還小,羅氏也不清楚里頭寫了什么,索性還是等著劉繼善回來后,讓他先看。
劉繼善接過來,不看也大概明白是什么意思,但為了穩妥,他還是先打開來看。
果然如同自己想的那樣,看完后劉繼善又把帖子還給了嫂子,而后才說:“嫂子還記得我跟您提起前幾日駙馬爺找我說親事的事兒嗎?”
長嫂如母這話在劉家是貨真價實的,劉繼善父母早亡,哥哥后來也去世了,全靠嫂子拉扯他長大,所以這種事兒,他都會事無巨細的告知嫂子。
羅氏一聽點了點頭,也大概明白過來,她雖然不識字,但人情世故還是比較通透的,因此就問:“我聽你說,那姑娘也沒了父母,所以只怕長公主也請了那姑娘的嫂子?”
劉繼善心下卻在想:聽說那姑娘與哥哥嫂子關系都不好,打小在榮國府養大的,長公主邀請嫂子去,雖然不知道到底見哪一個,但總歸是那邊的。
于是向嫂子道:“那邊雖然以前是國公府,但現在也沒落了,所以嫂子別怕。”
“這倒沒什么好怕的,就算是國公府,也不怕。我聽說了,長公主是個明白道理的。”羅氏雖然這么說,心底還是有幾分膽怯,但為了弟弟的終身大事,必須壯起膽子。
長公主說了邀請她帶著兒子女兒去,但一來兒子要去學里二來年紀也大了些,想了想,羅氏只帶了女兒,另外準備了一些老家特產:長公主該什么都不缺,但這就是她的心意。
從入京到現在,羅氏也去過幾戶人家做客,他們之中沒有人的府邸比得上長公主府氣派,反而家里奴仆還有些狗眼看人低。可長公主府上,仆人們各司其職,對著羅氏同樣禮貌周到,絲毫沒有半點兒看低她。
就是長公主本人,也同樣平易近人,叫人上茶上點心,問了她在京城可適應等閑話后,就將話題轉到孩子們親事上頭。
“雖然這姑娘與我并無親戚關系,但我著實喜歡這姑娘。”長公主將惜春的情況大概說給羅氏聽了,而后叫丫頭去請惜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