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見天子這樣,猜測是前朝的煩心事兒,忙問:“陛下這是遇到了什么棘手的事兒了?”
天子對著皇后,倒是沒有什么不可說的,但又重重嘆了口氣:“督察院可真是不懂事兒,竟然把林如海當年的案子翻出來。”
皇后愣住了,腦子里閃過好幾個想法,試探著問:“是什么案子呢?”
天子一臉為難:“說林如海逼迫鹽商們給他捐銀子。”
皇后呆了呆,當即臉色也有些難看,這事兒吧,因為皇后也知道一些:那時候太上皇才退位,把皇位給了當今陛下,但位置是給了,權柄可沒給。
當今陛下跟很多前朝老臣們可沒什么情分,坐在那個位置上,很是被刁難。這都不說了,更為難的是,做王爺時候的私庫,跟做了皇帝那就不同了。
一般來說,不只是皇帝本人,就是后宮眾人,除了規定的月例銀子和米面布匹等,其他的部分,比如賞賜下官、避暑出行等,都得從私庫出。
皇家是有隸屬皇上的園林產業,可這些縱有產出,那時候都還把持在太上皇手里,于是剛剛登基的天子,用錢的地方一堆一堆的,但能賺錢的地方那真是少得可憐。
這時候,天子想到了自己幾個信任的官員,其中之一就是林如海。給他們去信問有沒有法子,林如海就提出了這么個法子。
江南多富商,讓他們自愿捐贈一點兒,也夠陛下你花了。
這法子雖然有些損,但天子當時也沒法子,只好同意了。
而后接連三年都是林如海從江南富商那兒拿了銀子,一筆一筆登記好了,再輾轉送進天子私庫。
直到太上皇覺得自己不行了,把權柄和皇家產業都給了天子,這才停止了此項‘捐贈’。
所以說到底,事兒是林如海辦的,但銀子卻是皇帝花了。
前兩任兩江總督、近些年的鹽務官員們,都默契的裝作不知道這事兒,并非他們真的不知道,而是他們很清楚,林如海實際上是林如海的心腹,即便當年不知,看三皇子取了林如海的女兒,也就都明白過來了,自然不會傻得去查林如海任上的賬,甚至有官員知道這捐款一事,也都是裝作不知道。戶部的賬目一直做的也很干凈,這錢動的不是漕運、修河道、賑災等民生之錢,所以大家也就默認不管了。
這也是天子樂意照拂林如海唯一的女兒的原因之一。皇后很清楚,若不是林如海死了,只怕這會兒戶部尚書都是他的。
皇后之所以知道這事兒,因為那時候天子囊中羞澀,自己這個妻子貼補了不少呢。
這會兒督察院把這事兒揭開來,這不是直接讓皇上難看嘛。
皇后不免也跟著苦惱起來:“督察院可真是不懂事兒,這都多少年的事兒了,臣妾看他們是閑的,見林如海的女兒做了太子妃,就要找點兒事情出來。”
完完全全一副抱怨的口吻,也是替天子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