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向黛玉講起這一位盧家狀元的故事。
盧文治,雖然其爺爺與皇后娘娘生母是表兄妹,其實已經是隔了兩代人的表兄妹了,關系其實挺遠的。
加上盧家這些年發展并不是特別好。尤其是這些年,盧家先頭一位族長去世后,這一代族長為人昏聵,一味偏幫自己兄弟,對盧家其他幾房人一直不怎么管。
加上近些年,盧家整個家族,也沒有出什么人才,就靠著祖上傳下來的那點兒田地,在蜀地都只能算是普通人家了。
盧文治的爺爺去世的早,到了他父親這一代,其父親是家中長子,早早放棄了念書,出來承擔家庭責任。和母親一起養大了兩個弟弟一個妹妹,娶了同村的米氏,有了盧文治和他妹妹。
雖然家里條件清苦,但盧父還是堅持讓兒子念書。盧文治倒也爭氣,十三歲那年入童試,取生員,小小的人,戴了方巾,著藍衫進縣學讀書。歲考名列第一等,于是進秋闈,脫穎而出,中正榜舉人,彼時也不過十六歲。
這時候,有冰人主動上門,向盧家提起一門親事。
提的是縣令家的姑娘,這一位何縣令在當地雖然不是什么人人爭訟的好官,但也不像有些貪官污吏那般只知道狠狠撈錢。勉強算是個普通縣令。
何家有三個女兒一個兒子,兒子是老來子,最得寵愛。長女次女相繼出嫁,此番提說的,是第三女,年紀比盧文治小一歲半,打小念書識字。
盧母倒是機緣巧合見過一次那位何家三女,當時那姑娘梳一個垂鬟分肖髻,發間點綴了幾枚珍珠花鈿,還插著一支鎏金步搖,穿了一件藕荷色的交領襖裙,衣襟處繡著細密的纏枝花紋,裙擺處則繡著幾朵含苞待放的荷花。腰間系著一條淡紫色的絲絳,更襯得腰肢纖細。
論容貌,的確與兒子很是相配,但自家窮了些,盧家有幾分猶豫。
哪知冰人倒是直接:“令公子已經是舉人老爺了,何家看重的,就是令郎這份才氣。要是在意家世,就不會讓我來打聽了。”
女方家里都主動提說了,盧家父母一合計,覺得這門親事也不錯,雖然家里窮,但還是準備了東西上門提親。
雙方訂了親,親朋好友該知道的也都知道了。原本兩家說好,孩子們年紀都還不大,也不必太著急。將婚期定在了兩年后。
但誰也沒想到的是,一年多的時候,何家竟然提出了退婚,盧家全家都驚呆了,就連族人也全都驚動了。
依著規矩,必須在一方有重大過錯時候,另一方才能退親。何家此番完全沒有道理,但官大一級壓死人,何況,盧家如今可沒人做官。何家不僅僅有何縣令,聽說何縣令的親哥哥,還在陜西那邊做提刑按察使司的副使。
當時,族人的確有人提出,該去求一求李家,不能讓何家這么欺負了。但盧父覺得,兩家關系已經很遠了,不好去攀關系。再者,李家出了皇后娘娘,不能讓人覺得,是李家借著皇后娘娘來壓人。
更何況,盧家打聽到,何家之所以是會毀親,是因為何家攀上了都轉運鹽使司同知,這位同知的老婆一年前死了,如今正要續弦。
何家趕著使人去同知大人家提說起來,見同知大人有意,這就急忙來退親。
說到底,何縣令當初覺得,盧家哥兒年紀輕輕就中了舉人,將來只怕前途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