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釵的自盡,讓黛玉一時間有種不真實感。
最初的最初,黛玉對寶釵,是帶著審視與警惕的。這可不是因為王夫人的高調迎接,而是因為曾經聽母親和父親提過薛家。
“薛家這些年,靠著官商勾結,壟斷經營,實非地方幸事。”
雖然只是簡簡單單一句話,但小小年紀的黛玉就已經聽明白了其中之意。
何況,當時探春也有提到,薛家進京,寶釵的哥哥就打死了人。
這樣一家子,黛玉自然沒有好感。
但后來,在寶釵勸自己不要讀那些閑書、并且推心置腹一番后,黛玉反倒是將寶釵當作了知心長姐。
若不是最終寶玉和寶釵的訂親,只怕黛玉都沒有時間去細細思考:那個勸自己要看開想開、又送自己燕窩的寶姐姐,到底是什么樣真面目?
細思起來,就能看出端倪。
尤其是寶釵搬離大觀園一事。也怪不得日后云妹妹都要感嘆一句:可恨寶姐姐,姊妹天天說親道熱。
是呀,平日里無事,姐姐妹妹的很是親熱,但一旦出了事兒,寶釵立刻救躲得遠遠的。
彼時湘云在大觀園里,住的可不就是蘅蕪院,而寶釵為了躲避抄檢口舌,立馬搬了出去,根本不告知湘云。
不得已,湘云只好去了稻香村住。
越想,越能從平日不起眼的小事,找出蛛絲馬跡。
黛玉一時間陷入回憶之中,蕭霆鈞回來時候,見德麟宮著實安靜,很是好奇。
院內碰見紫鵑,低聲問了一句。
紫鵑伺候黛玉多年,知道黛玉心思,只怕是寶釵之死,讓太子妃想起陳年舊事了。
于是將自己猜測說了,蕭霆鈞點頭:“下去吧,不必伺候了。”
進屋,果見黛玉獨坐沉思,旁邊的紅木下卷式香幾上,孤舟蓑笠翁香插上,一根長壽香已經燃了一半。
放輕了腳步,然而還是將黛玉從沉思中驚醒。
然而不等黛玉開口,蕭霆鈞直接上去牽了黛玉的手:“走,咱們賞梅去。”
“急什么,總得穿上斗篷。”黛玉其實沒有心情不好,只是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聽得蕭霆鈞說要去賞梅,黛玉一面去拿出來一件墨色刻絲鶴氅,遞給蕭霆鈞。
自己則從紅木衣架上,將大紅羽縐面白狐貍皮大氅取下來,自己穿上,一面要叫春雨跟著,蕭霆鈞卻已經拿了一只花朵形小銅手爐:“不用他們,就你與我便是。”
黛玉想起還在怡郡王府的時候,也有那么一次,二人趁著夜華月色,雪后賞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