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嫁那日風很大,探春扶著侍書的手立在棧橋上,發間赤金點翠的鳳凰步搖垂珠微顫。
而她的家人,能來的都來了。
皇后和怡郡王妃都來了,瑞郡王妃和理郡王妃也在,而前朝,幾個郡王送別使臣,可謂是給足了島國臉面,島國使臣激動萬分,再三拜謝,深感中原對清嘉郡主郡主的重視,對島國的重視。
使臣甚至代表他們的國主再三表示,舉國上下定會將這位清嘉郡主奉為一國之母,終生禮敬。
暮色漫過船舷時,侍書發現郡主的妝匣底下壓著片銀杏葉,葉脈間尚存著秋爽齋的墨香味。
抵達島國的時候,是國主的大兒子帶人親自迎接。
林姐姐給的資料里面,國主的兩個兒子之間,就是互相不對付的——自古天家兄弟,骨肉相殘的太多,島國雖然是番邦小國,但受中原文化影響頗深,所以連這一套,也都繼承了過來。
島國國主的大兒子,蔡國珣,年紀比探春也僅僅小一歲。
到了夜間,探春才見到那位已經四十的島國國主蔡經略,他披著玄色蠶絲大氅,四十載時光在眼角刻出細紋,倒讓那鷹隼般的目光愈發淬利。
他看見了燭火影中的清嘉郡主,十二樹赤金點翠鳳冠壓著鴉青鬢發,銜珠鳳凰口中垂下的東珠,正懸在眉間三寸處搖蕩。那丹朱點就的唇上抿著霞光,眼底卻汪著兩潭將溢未溢的秋水。
果然戰勝了中原王朝就是好,不僅僅能拿到不少物資,還能送來如此美貌的郡主。
伸手抬著新娘子的下巴,蔡經略瞇了瞇眼。
探春心底是有幾分畏懼的,但面色并無任何變化,甚至迎著對方的目光,看了回去。
這個動作取悅了蔡經略:他原以為,中原的郡主會是個哭哭啼啼的小女人,沒想到,竟然如此大膽。
愛上中原王朝來的郡主,可不是什么難事兒。她太厲害了,短短幾個月,就能將島國語言說得如此流利。
不止如此,她還快速搞明白了宮內大小事務,接手后將一切打理的有條不紊。
這讓蔡經略更是感慨:前妻在世時候,也從未做到如此出色。
自打迎娶了這位郡主,蔡經略只覺驚喜不斷,她擁有大智慧,又有小情趣。就是看著她簪著赤金嵌瑪瑙扁方,往青玉夔紋爐添蘇合香,也覺得比旁人優雅太多。
難怪中原人能寫出這般詩句:綠衣捧硯催題卷,紅袖添香伴讀書。
有了蔡經略的偏愛,探春在島國后宮自然是無往不利的。
蔡經略的后宮人不多,但事兒卻不少。不過種種矛盾中,最突出的,就是兩個王子之間的矛盾。
看來,島國真是把中原的文化學了個七七八八,就連內斗,也學到了。
說來也挺有意思,國主的大兒子蔡國珣,雖然是長子,可不是嫡出,他的生母地位很低,起初只是一個婢女。
而二兒子蔡國邦,才是嫡出,也就是蔡經略原配生的。蔡國邦的舅舅,是島國領軍的將領。
兄弟二人平日里你爭我奪,互不相讓,只是都被他們父親壓著,才沒有鬧出大事兒來。
蔡經略仗著自己的威嚴,并沒有把兩個兒子的爭奪放在眼里,這個位置,他想給誰就給誰,只有經得起考驗,才能成為合格的繼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