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深知父皇的心思,也清楚兄弟之間和諧相處的重要性。
“父皇,”太子沉聲說道,“三弟既然在那邊,留下來學習水師操練,兒臣以為是個好法子。他為人聰慧,又肯吃苦,將來我們兄弟之中,總要有能帶兵打仗,鎮守一方之人。”
太子頓了頓,語氣堅定地表示:“兒臣相信三弟,他絕不是那種會擁兵自重的人。他素來淡泊,心中并無爭權奪利之念。”
然而,太子隨即話鋒一轉,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只是,喬大人到底還沒有獨當一面統帥水師的經驗。不如請左清老將軍出山,由左老將軍為正,喬大人為副。左老將軍久經沙場,威望素著,有他坐鎮,更能穩定軍心。而喬大人也能在左老將軍身邊學習,將來獨當一面時,便有了充足的經驗。”
皇帝聽了太子的提議,龍顏大悅,心中最后一絲顧慮也打消了。
太子不僅能夠體諒兄弟,更能夠顧全大局,提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案。這樣一來,既能啟用喬雨山,又不至于讓甥舅勢力過大。
隨后,皇帝召集六部尚書及軍機大臣商議此事,最終便敲定了這事兒:
左清老將軍出山擔任閩浙水師正帥,喬雨山為副帥,而三皇子蕭霆鈞則留在水師中,隨同學習操練。
一場圍繞東南海疆的布局,在帝王與太子的謀劃下,悄然展開。
旨意下達后,蕭霆鈞便立刻投入到閩浙水師的日常學習和操練之中。
每日黎明即起,與士兵們一同訓練,熟悉水師的各項事務,從戰船構造到海上作戰,從排兵布陣到后勤補給,他都一絲不茍地學習。
而黛玉也并未因此感到孤單。
她憑借著率直的性情和過人的才學,很快就與這邊的水師軍官夫人們打成了一片。
她時常邀請她們到府中做客,或者去她們家聚聚,一起品茗作畫,閑話家常。
她發現這些軍官夫人們大多性情直爽,與京城官眷們的矜持多有不同,倒也別有一番趣味。
更值得一提的是喬雨山的妻子,也就是蕭霆鈞的舅母彭氏。
彭氏的父親是甘肅巡撫,她自幼在西北長大,性情很是豪爽。她常年隨同丈夫在軍營中生活,見慣了軍旅的奔放。
彭氏見黛玉身子骨雖弱些,卻透著一股韌勁兒,便主動提出要教黛玉騎馬。
黛玉從未接觸過這些,起初有些膽怯,但在彭氏的耐心教導下,她逐漸克服了恐懼,也感受到了騎馬的樂趣。
蕭霆鈞和黛玉夫妻二人,雖然各有忙碌,但感情卻一直很好。
每日傍晚,蕭霆鈞從軍營回來,無論多晚多累,都會與黛玉分享今日的所見所聞。黛玉也會將自己白日里與夫人們的趣事、或是騎馬的進步告訴蕭霆鈞。
兩人互相扶持,共同成長。在閩浙水師的日子,不僅讓蕭霆鈞在軍務上迅速成長,也讓黛玉體驗了不同的人生,開闊了眼界,夫妻二人的感情也在這種相互理解和支持中,日益篤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