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是先帝在世想完成的,也是皇帝即位以來的第一場戰役,就是個大勝,皇帝自然滿意的不行。
皇帝當即下旨,召集六部尚書及軍機大臣,在紫宸殿上商議此次大捷的賞賜事宜。這次會議,太子蕭霆銳和瑞郡王蕭霆鍇都在場。
“老臣拙見,左清老將軍統帥有方,功勛卓著,可為一等公;喬雨山大人作為副帥,表現出色,可為三等公。”吏部尚書徐冰第一個提出意見。
眾人都覺得徐大人的提議很好,皇帝也點頭:“徐愛卿說的有理,那么,怡郡王呢,眾愛卿覺得如何才好?”
六個尚書們心底都是一顫——論理,怡郡王此番有了軍功,該晉封親王。可太子也在,這些話,他們似乎不宜說出口。
就連蕭霆鍇也忍不住去看太子——老三這下風光了,他倒要看看,太子還能不能坐的住。
然而,令蕭霆鍇吃驚的事兒來了。
因為他看見太子蕭霆銳主動站了出來,并且奏道:“父皇,三弟此次隨軍出征,深入水師,歷練一年有余,又在戰事中表現英勇,足見其才干。兒臣以為,當冊封三弟為親王,以彰皇恩,亦可激勵宗室子弟。”
太子的提議一出,幾個尚書自然紛紛附和。畢竟,蕭霆鈞此次功勞不小,且太子主動提出,也顯得兄弟和睦。
發愣的蕭霆鍇就慢了一步。
然而,皇帝聽了太子的提議,臉上卻浮現出一絲憂愁。他看了一眼站在一旁的瑞郡王蕭霆鍇,心中盤算起來。
“老二如今還是個郡王,”皇帝心中暗忖,“若是老三直接封了親王,豈不是太子和老三之間容易敵對上?太子雖說相信老三,但日后朝堂之上,難免會有有心之人挑撥離間,徒生事端。”
可要是不封親王,蕭霆鈞此次功勞確實不小,好像又有些對不起老三。
皇帝思來想去,最終倒是想了個折中的主意——既然老三家不是剛生了個姑娘嗎?不如直接從這個小郡主身上做文章。
“三皇子此次功勞甚大,朕心甚慰。”皇帝沉吟片刻,緩緩開口,“然親王之封,事關重大,需從長計議。不過,朕倒是想到一個法子,既能表彰三皇子之功,又能彰顯皇室對宗室子嗣的厚愛。”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群臣,最終落在太子和瑞郡王身上,微笑道:“老三家不是剛生了個姑娘嗎?不如直接賜名封縣主,賜名蕭嘉悅,封福康郡主。”
此言一出,群臣皆驚。直接冊封皇孫女為郡主,且賜以“福康”之號,這在皇室中也是極為少見的殊榮。
畢竟瑞郡王家的小姑娘,出生后三個月才賜名,而且也只是縣主。
太子和瑞郡王聞言,心中各有所思。太子自然明白父皇的深意,而瑞郡王雖然心中仍有不平,但也不敢多言。
當然,所有人都嘉獎了一年俸祿,下頭的軍士也多有升級。
左老將軍年紀大了,于是便先帶著部分人馬班師回朝。
喬雨山則直接留下,做了閩浙總督,主管一方。
蕭霆鈞特意請旨,等著黛玉出了月子還過了兩個月,才一家子高高興興回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