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劉瑩聞言,立刻起身福身,感激道:“長公主殿下此舉,實乃我等之幸,亦是京城女子之福!有長公主殿下帶頭,何愁女學不成?”
有了長公主的帶頭,京城不少世家和官宦人家,原本還在觀望的,現在也對女學期待起來,紛紛動了送自家姑娘入學的念頭。
畢竟,自家姑娘不僅能學到真才實學,提升修養,還能結識不少伙伴,這可都是未來的人脈呀。
就在黛玉忙著女學籌備事宜,與太子妃和于然每日商議得熱火朝天之時,一封來自一等將軍府的帖子送到了怡郡王府——探春的生日到了。
黛玉看著帖子,不由地一笑。自從回京后,她忙于府內事務和女學籌備,確實有些日子沒能好好去瞧瞧姐妹們了。
于是,黛玉便和太子妃、于然告假一日,帶著小嘉悅,乘坐馬車前往一等將軍府。
小嘉悅如今已是活潑好動,一路上好奇地打量著窗外,不時發出咯咯的笑聲,給黛玉帶來了不少樂趣。
迎春也從李家趕了回來,與黛玉、探春、惜春姐妹相聚。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姐妹們私下閑聊時,迎春悄悄地湊到黛玉身邊,低聲提及了家中的一樁大事——家里頭正在給探春挑選夫婿的事兒。
“三妹妹的親事,原本二叔是替她挑了個讀書人,”迎春低聲說道,“那家雖不是什么頂尖世家,但也算書香門第,瞧著人品家風都不錯。可誰知,元春姐姐竟托人帶話,給三妹妹挑了武將世家。”
黛玉挑了挑眉,沒說話。
迎春又繼續說道:“本來呢,三妹妹也覺得二叔挑的那個人不錯,至少穩妥體面。可趙姨娘不知道從哪兒得了消息,跑到三妹妹面前一頓胡說,說什么那家人窮的很,將來如何辛苦,又說什么三妹妹若是嫁得好了,可不能忘了環兒,要拉扯環兒等等。”
迎春嘆了口氣:“三妹妹被她鬧得頭疼,又氣又惱,倒是將三妹妹氣哭了。畢竟是生母,縱使再不省心,也無法完全割舍。”
黛玉聽完,倒是找了個機會,單獨與探春聊了會兒。
“三妹妹,”黛玉溫聲問道,“你對自己的婚事,可有什么想法?”
探春抬頭看向黛玉,眼中沒有尋常女子提到嫁人時的害羞或扭捏。她的眼神清澈而堅定,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銳氣。
“林姐姐,”探春坦然說道,“我的未來,既然老爺愿意給我商議,那我自己肯定要把握住。這世道,女子若想活得自在體面,就不能完全依附旁人。無論嫁給文臣還是武將,靠的終究是自己。”
她說到趙姨娘,眼中閃過一絲無奈,但隨即又恢復了平靜:“趙姨娘的話,我壓根兒不放在心上。她是我的生母,將來若我真有能力,自然還是會照顧她,畢竟是血脈親情。”
探春語氣一轉,帶著幾分冷峻:“但至于拉扯環兒這種事,說到底,還不是要靠環兒自己?他若是個爭氣的,自會有出息;若是不爭氣,便是再拉扯,也只是扶不起的阿斗。”
黛玉看著探春,心中不由得感嘆。這個三妹妹,果真是個有大格局、大抱負的女子。
于是黛玉把開女學的事兒也告訴探春,果然得到了探春的極力贊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