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博士感覺自己丟了很重要的東西。
但奇怪的是,他說不出任何證據。
本以為是某種錯覺,或者說,只是程序與記憶之間產生了某種沖突。
但陳博士卻陷入某種意外的焦慮中。
她在實驗室中踱步來回,不斷的修正程序與整理記憶,卻依舊沒能發現自己的“感覺”從何而來。
“博士,你還好吧?”方鎮很關切的詢問。
余英神情明顯不太好,他心中隱隱不安,因為意識上傳的技術還很不完善,他現在找不出任何問題,這代表程序可能存在自己無法解決的bug。
bug若是無法解決,那也就意味著程序隨時可能崩潰和中斷。
程序如果重啟,記憶還能存在嗎?意識還能完整嗎?
最令他擔心的是,自己的想法是否會變化?
如果真的會變化,那自己此刻的想法,真的與以前的自己一致嗎?會不會其實自己早就已經偏離了原本的軌道。
一想到這個,哪怕是陳博士都不由沮喪起來。
或許這也是很多世界聞名的科學家,晚年時期總是研究神學與哲學的原因。
科學,是事物運轉的規律總結。
而人力總有窮盡時。
人只能窺探到真理世界的一角,無法觀其全貌,于是當真理無法被看到,人只能靠思考和猜測去接觸世界,于是神學便就此誕生。
“我沒什么事,你們先走吧。”余英搖頭道。
他需要一些時間來檢查自己的程序,尋找可能存在的漏洞。
方鎮道:“博士,會不會其實你的感覺是對的,真的有什么東西被人拿走了?”
“可是為什么我完全想不起來呢。”余英問。
“您應該知道,這個世界上總有些人能做到常人做不到的事情。”
余英瞬間恍然。
是他太局限了,總是以科學的視角來看待事物。
從而忘記了某些力量,已經超出了現有科學體系的范疇。
“對,是有這種可能!”她立刻起身,來到科研樓中的監控室。
整個大樓的監控畫面立刻出現在了大屏幕上,每個角落的畫面都清清楚楚,沒有絲毫的遺漏。
余英調出了自己離開科研大樓那段時間的監控錄像。
她目不轉睛盯著畫面。
江月影和方鎮兩人也跟了過來。
畫面放緩了數倍播放,三個人一起盯著,將那段時間的畫面仔仔細細觀看了一遍。
但很可惜,監控畫面里從始至終都沒有出現任何人。
“看來,真的是我記錯了。”余音嘆了口氣,頗有些惆悵。
再如何偉大的人,在面對自己可能“癡呆”的局面時,也只能是力不從心。
方鎮突然指著對著走廊的畫面:“不,不對,在我們離開兩分鐘的時候,走廊的攝像頭轉動了一下。”
余音聞言,立刻走回操控臺,然后將畫面重新調回方鎮所說的地方。
然后仔仔細細看了四五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