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在暖閣外,只能看到陳硯連著兩次呈上什么東西,旋即便是首輔大人從未有過的狼狽模樣。
徐鴻漸看了會兒董燁,又看向一眾迷茫的官員,苦笑道:“長江后浪推前浪啊……”
董燁一驚:“莫不是那陳硯又彈劾恩師了?”
那里面的刀光劍影,縱使聽不見也看得見。
徐鴻漸深深看了董燁一眼,道:“讓百官都散了吧。”
今日的陳硯大獲全勝,他們再如何努力也壓不下了。
說完,便不再理會董燁,抬腿往宮門方向而去。
禮部尚書胡益幾步迎上來扶著他,在徐鴻漸看向他時溫聲道:“學生送恩師出宮。”
徐鴻漸移開視線,緩慢朝前而去。
胡益扶著他,卻始終落后半個身位。
盯著兩人離去的背影,董燁掙扎許久,終究是回過頭看向暖閣內的陳硯。
他為此努力這般久,怎能就此失敗?
陳硯竟能逼迫徐閣老至此,一旦讓他有了喘息之機,將來必定自己必不是他的對手。
董燁攥緊拳頭,眼神忽閃,心漸漸定下。
成敗就在今日。
他并未聽從徐鴻漸的,反倒是領著百官繼續站在暖閣外。
只是此時的他們皆如斗敗的公雞,雖倔強,卻氣勢全無。
此時的他們不像是來逼迫君父,更像是來找君父求情。
見他們如此頹喪,永安帝臉上終于帶了笑意,對暖閣內幾人道:“都起來吧。”
三人謝了恩,紛紛站起身。
永安帝笑著問汪如海:“陳愛卿比之晏元獻如何?”
晏元獻,本名晏殊,北宋有名的神童。
十四歲參加殿試,后官至宰相。
汪如海恭敬笑道:“晏元獻雖也是十四歲參加殿試,卻是同進士出身,陳大人乃是三元及第,論起年少有為,還是陳大人更勝一籌。”
并未提及在政治一途的成就。
畢竟這位陳大人始終在懸崖邊狂奔,今日更是以一己之力舌戰百官,彈劾當朝首輔,次次出險招,卻又能次次大獲全勝,實超出他的認知。
這種人要么名垂青史,要么被眾人聯手陷害,遺臭萬年。
究竟是哪種,要看陳硯的造化。
永安帝聞言,卻頗為不滿,還為陳硯辯解:“朕的陳三元比之那晏殊只強不差。”
焦志行與劉守仁兩人均是一驚。
陛下可沒說是神童在才智文采上的對比,那就是全方位對比,這怕是要加上政治成就了。
晏元獻可是官拜宰相,陛下之意,陳硯此后必定升為內閣首輔!
縱使焦志行,此時也對陳硯頗為羨慕。
劉守仁更是種種情緒在心中翻涌。
與他們相比,陳硯很不好意思。
別人不知自家事,他可不是什么神童,哪里配和晏殊那等神童相提并論。
不過天子都開口定性了,他也只能厚著臉皮謝恩。
既然事了了,陳硯自是要告退。
剛一步踏出暖閣,百官憤怒仇恨的目光便齊刷刷落在陳硯的身上。
陳硯腳步一頓,停在了暖閣門口。
人群中突然響起一聲怒喝:“陳硯擾亂朝綱,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陳硯轉頭看去,就見董燁大聲道:“打死陳硯!”
喊完,董燁便率先朝著陳硯沖來。
張朔幾乎是瞬間響應,呼喊著朝陳硯撲過去。
其他百官本就一肚子火,又想到徐鴻漸的敗退,瞬間將滿腔仇怨記在陳硯身上,一個個嗷嗷叫地朝著陳硯沖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