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遵府上,他正在后院設宴款待沈思孝。
“繼山(沈思孝字)妙策!代王這份奏疏送到京師,一錘定音了!”
沈思孝臉上也帶著笑容,大同的宗藩、邊軍、士紳一同發難,就算是皇帝也要顧慮影響。
沈思孝說道:
“明日還請諸位大人們上書,請朝堂暫罷南兵北上,只要能拖住南兵北上,事成矣!”
雒遵想了想,也覺得沈思孝說出了問題的關鍵。
南兵北上,這是《平戎策》最關鍵的部分,如果是徹底否定《平戎策》,那閣部大臣必然會激烈反對,因為這是挑戰閣部權威。
但事情鬧大了,請求南兵暫緩北上,不要激化矛盾,這總沒問題吧?
只要閣部不那么激烈的反對,那事情就可以拖下去了。
很多事情,就是這樣拖著拖著就沒了。
或者說,有些政策在遇到阻力后,一下子取消又會引起動蕩,就會用拖的辦法先將事情停下來,等到影響過去后再悄悄的取消。
歷史上很多改革,最后都是轟轟烈烈開始,然后默默無聞的結束。
沈思孝這一套連環拳,可以說是將內閣都打的措手不及。
雒遵笑著說道:
“這個本官省得,今日都察院的上疏都被陛下留中了,事近成矣!”
作為資深御史,雒遵擅長觀察朝堂風向。
前幾日上書請罷《平戎策》的言官,都被皇帝下旨懲罰,但是今天都察院聯署的上疏,卻被皇帝留中不發。
這足以說明皇帝也要已經動搖。
而沒有皇帝的堅定支持,南兵北上這第一步就實行不下去,《平戎策》就成了一紙空文。
雒遵忍不住喝了一口小酒,能阻止《平戎策》,自己就能成為言官中的領袖,升遷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而沈思孝也同樣喝下小酒,自己出謀劃策,得到六科十三道的背書,觀政期滿就能留在京師。
更重要的是,《平戎策》如果不能實施,那作為首倡者的蘇澤就會遭遇重大打擊,而惹出這么大的風波,必然會影響他在皇帝心中的位置。
以蘇澤在六科十三道的臭名聲,一旦失去皇帝的恩寵和內閣的庇護,就距離貶謫不遠了。
——
大同,代王府。
代王朱廷埼在府中秘密設宴,招待大同參將鄭年。
地方藩王和邊軍將領交往自然是大忌,但是大同不是京師,沒有那么多錦衣衛。代王又是設的秘宴,鄭年還是帶著親信手下百戶趙成參加了宴會。
鄭年的態度謙恭,對著代王說道:
“此次若不是王爺出手相助,我大同衛可就要淪為南兵的騾馬了,末將敬王爺!”
代王朱廷埼接了鄭年的敬酒,親自拉著鄭年坐下道:
“鄭參將,代王府和大同衛同氣連枝,不用再說這些見外的話了!”
賓主盡歡,鄭年又低聲說道:
“王爺,逆首趙大柱已經逃遁草原,趙家村的軍屯也被衛所收回了,過上幾日您派人去趟衙門,這塊田就是您的了。”
代王朱廷埼面露喜色,趙家村的土地很少,要不然趙大柱也不會領著村民走私。
但趙家村夾在代王府兩座田莊之間,代王早就想要占下來,將田莊連成一片。
酒宴更加盡興,就在這個時候百戶趙成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