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澤這個名字,已然成了六科廊和都察院中的禁忌!
這讓幾個和蘇澤有交往的同年都十分有壓力,觀政的時候都小心謹慎,不敢多言,生怕被人發現他們是蘇澤同年的身份。
蘇澤竟然鼓動皇太子花錢,這讓羅萬化都有些難以接受。
蘇澤卻說道:
“一甫兄,如果你有百萬家資,是將家產放在罐子里,埋在地下傳于后代有利于朝廷,還是將家產用了有利于朝廷?”
羅萬化愣了一下說道:
“當然是積善傳家最好了。”
蘇澤搖頭說道:
“若是天下人都和一甫兄一樣想,你不花我也不花,那這天下的金銀就要重新埋藏于土里了,那金銀怕是有也要幽怨,為什么要將它們從地下挖出來。”
羅萬化跟著笑了出來。
蘇澤說道:
“天下人都將金銀埋在土地,那天下間流通的金銀就更少了,錢法日益不通,銀貴而谷賤,難道這就是利國利民的嗎?”
羅萬化也跟著思考起來。
蘇澤說的,就是明代中后期一個嚴重的問題,通貨緊縮。
因為金銀的價值是一路走高的,所以很多富人都會將金銀存起來。
這就會出現明明是豐收了,但是糧食價格卻下跌的情況,也就是谷賤傷民。
但是手里有銀子的人,卻因為銀子日益稀缺,獲得更多的財富。
普通百姓借貸成本越來越高,最后因為高利貸破產,整個農業經濟遭到破壞。
通貨緊縮,根源自然是商品總量和貨幣總量不匹配,大明生產了足夠的商品,卻沒有能夠用來交易的穩定貨幣,導致貨幣價值一路推高。
但是另外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社會整體熱衷于儲蓄,而將市場上的貨幣都抽走存了起來。
有錢人儲蓄不消費,窮人卻沒錢可花,這經濟不出問題才怪呢。
蘇澤一手在登萊開港鑄幣,發行更多的銀元,滿足大明日益龐大的商品市場的需要。
另一手則是要促進消費,讓富人手里的金銀流通起來,增加流通貨幣的數量。
而整個天下最大的富人,自然就是大明皇室了。
在蘇澤看來,皇室的錢不是花在這里,就是還在那里,總是會花的。
要么是皇帝濫賞皇親國戚,要么用來修院子造宮殿,要么煉丹修仙。
既然要花,那還不如搞一點與民同樂的活動,好歹也能刺激消費。
當然,這筆銀子要皇帝從內帑中出。
蘇澤已經思考要怎么上書,讓皇帝從內承運庫中將這場大會的費用出了,那群臣的反對聲應該會小不少。
古今中外,這種皇室倡導的文化活動,還真不全是鋪張浪費的奢靡享樂。
上有所好,下必從之,皇室這個最高統治者,引領起來的風尚,公卿勛貴也必然會跟隨。
皇帝花了一兩銀子,這些公卿勛貴就會花十兩銀子跟隨。
這些銀子流入市場,反而能帶動整個經濟體的活力,讓財富在更多人手里流轉。
這總比皇帝用銀子買丹藥好吧?
將講學和辦大會合并在一起,官員中的反對聲也會小不少。
當然,這些經濟學理論羅萬化暫時是不能完全理解的,但是聽蘇澤說完,再辦一場靈濟宮大會,似乎也不是什么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