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三。
大明已經有類似小年的說法,也就是在這一天官府和百姓都會進行祀灶的活動。
此外,還有“官三民四”的說法,也就是軍戶、官宦人家臘月二十三日祀灶,民戶臘月二十四日祀灶。
蘇澤覺得也許這個“官三民四”,就是日后南北方小年日期不一樣的源頭。
蘇澤也是官戶,徐渭早早地準備好了祭祀灶神的貢品。
清理灶臺,打掃衛生,接著蘇澤又焚香禱告,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護佑家宅平安。
而就在蘇澤在家中祭祀灶神的時候,都察院內卻熱鬧非凡。
——
都察院。
其實本來都察院都已經鎖衙了。
但是因為六科和都察院之間的爭斗,左都御史王廷又宣布重新打開了都察院的衙門。
王廷是剛剛從南京調任京師的。
看著下方激憤的御史們,王廷有些頭疼。
他是昨日才抵達京師的。
王廷原本是南京禮部尚書。
南京有一套和京師一樣的六部班子,但是南京的戶部、吏部都是空心化的部門,所以南京禮部是南京六部第一,南京禮部尚書,也和南京鎮守太監,南京五軍都督并列為南直隸三巨頭。
這是南直隸份量最足的職位,也被稱為外官第一。
有趣的是,大明的外官第二也在南直隸,這就是駐節在淮安的鳳陽巡撫。
鳳陽,也就是大明的龍興之地,朱元璋的老家。
巡撫鳳陽,有著相當重要的政治意義。
但是鳳陽現在就是一座大型皇家監獄,所以鳳陽巡撫的衙門在淮安。
而淮安又在大運河南北要道上,所以鳳陽巡撫又兼任漕運總督。
鳳陽巡撫,又稱之鳳撫或者淮撫,是含權量第二大的地方官。
剩余的官員,就算是總督巡撫,都遠遠比不上這兩個職位。
而左都御史,是都察院的一把手,是大九卿中僅次于六部尚書的職位。
按理說,王廷從南京禮部尚書升任左都御史,也算是高升了。
但是王廷卻高興不起來。
他的調任,是前任首輔徐階離開京師之前的最后一道任命。
據說是徐閣老懇請皇帝,才通過了王廷的調令。
剛通過任命,徐階內閣就垮臺了。
等王廷接到命令的時候,徐階都快要到松江了。
徐階為什么要自己做這個左都御史,王廷自然是非常清楚。
徐階返回松江之前,甚至還專門來了一趟南京,和王廷談了一天。
對于京師的政治局勢,王廷是不想要摻和,于是他又找理由又稱病,在南京賴了很久。
堂堂都察院的一把手長期空缺,隆慶皇帝也看不下去,在派遣了兩次行人司前去催促后,皇帝也失去了耐性,讓行人司的行人給王廷帶去了狠話,如果再不上任下次就派錦衣衛了。
王廷這才無奈動身離開南京,這一路上磨磨蹭蹭的,王廷終于在最后期限前抵達了京師。
可剛到了京師,就遇上了六科和都察院的大戰。
王廷早上還在家里祀灶,然后就被屬下敲門拉了出來,打開了已經鎖院的都察院。
想到往年春到,春暖花開泛舟于秦淮河上,如今卻要在這苦寒的京師,聽著手下御史們的爭吵,王廷更加懷念南京的日子。
早知道這樣,寧可辭官也不要趟這渾水啊!
就在這個時候,一名資深監察御史沖進了都察院。
“蘇澤上書了!蘇澤上書支持六科!還支持六科督查都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