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完后,隆慶皇帝對著李芳說道:
“送給內閣,再由內閣擬定個具體的章程來,頒諭執行。”
“唯。”
看到李芳卻沒有立刻退下,隆慶皇帝又問道:
“還有什么事?”
李芳說道:
“內閣首輔李大人上疏,請辦今年的元宵燈會。”
“李首輔說:‘陛下御極以來,四海晏平,此時辦上元燈會,彰陛下圣德,顯太平盛世,慰萬民仰望圣治之心。’”
“李首輔也在內閣議了,上元節這一天允許官民百姓達旦夜游,由順天府維持治安。照前例在正陽門外張掛花燈二十盞,裝點工錢都由戶部出錢。”
“陛下若是覺得燈市不夠隆重,可由內帑再出錢。”
李春芳的奏疏意思很明顯了,上元燈會要辦,維持治安的錢外庫出,但是戶部拿錢就只有最基本的燈展,也就是前朝舊制的花燈二十盞。
如果皇帝要辦得更熱鬧,那就要內帑自己出錢了。
聽到李芳這么說,隆慶皇帝自然是大喜過望!
其實他也不是舍不得花錢,但是辦燈會不是花錢就行的。
維持治安,防火防盜,這些都是外廷協調配合的。
如果只是扎幾個花燈在宮內熱鬧,那這燈會又有什么意思?
果然是李首輔!一出手就解決了朕的難題!
“準奏準奏!”
隆慶皇帝迫不及待的準奏,接著對李芳說道:
“讓尚寶丞覲見,朕要親自過問皇室花燈樣式。”
“另外允許民間扎燈同賞,朕要與民同樂!”
李芳再次稱唯,但是還沒有退下。
“還有什么事嗎?”
李芳又掏出一份奏疏說道:
“這是左都御史王廷的辭呈。”
“王廷不是前日才到任?”
隆慶皇帝想到都察院的近況,也對王廷的拖延請辭有些厭煩,心中也準備同意他的辭呈。
但是他還是問道:
“內閣怎么看?”
李芳說道:
“李首輔覺得,王廷性格唯唯,應是才到任沒能適應,內閣主張駁回。”
性格唯唯?
就是說性格軟弱好拿捏了?
隆慶皇帝明白了李春芳的意思,都察院改革的關鍵時期,正需要王廷這樣一個性格柔弱的左都御史。
“還是李首輔思慮周詳,不許王廷辭官!”
看到李芳還不離開,隆慶皇帝無奈的說道:
“李大伴,還有嗎?”
李芳掏出最后一本奏疏說道:
“陛下,還有最后一件事,這是通政使李一元的辭呈。”
想到李一元在通政司忙碌的身影,皇帝倒是對這位隆慶二年飽受痛苦的通政使有了一點同情。
但是同情歸同情,李一元這次的表現,還是讓皇帝滿意的。
“不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