暈暈乎乎的王之桓,已經無法拒絕蘇澤任何的要求了,他立刻答應下來說道:
“包在我的身上!”
偏廳的范寬聽完了王之桓的對話,知道自己再也無法說服王之桓,只能在蘇澤離開后,灰溜溜的離開王之桓的府邸。
——
元月二十五日。
新的《樂府新報》刊登了王之桓的文章,在遼東漕運問題上,王之桓完敗潘季馴,從成本上看遼東漕運確實耗資巨大,收益遠不如海運。
但是王之桓又刊一文,講述了他泇運河的構想,獲得了朝野贊譽,都對他的專業性表示了贊許。
登萊巡撫涂澤民之后,山東道監察御史王任重和沈藻也上書,贊同重啟登遼海輸,山東有關官員紛紛上書贊同。
而武清伯世子李文同,也在前一日離開京師前往萊州港,準備在萊州港組建商號,專營遼東高麗參貿易。
在蘇澤輿論先行,各方布局下,蘇澤再次將奏疏放入【手提式大明朝廷】。
【本次模擬已經通過,不需要強行執行。】
【模擬通過,本次模擬不消耗每月模擬次數。】
【重啟登遼海輸,國祚+3】
【威望值+200】
果然可以!
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大大降低奏疏執行需要的威望值,甚至可以直接降到0點!
重起登遼海輸其實就是一件小事,但是從這件事上蘇澤知道了金手指的新用法,而這一套推進政策推行的辦法,其實也正是一個政治家的手腕。
蘇澤感覺從中學到了不少的東西。
都到月底了,還剩一次模擬次數,蘇澤干脆抽出奏本,又再寫了一篇,題目為《請勘青徐水文以籌泇運河疏》,再次塞進了【手提式大明朝廷】中。
月底的模擬機會,不用白不用。
——【模擬開始】——
一天后,《請勘青徐水文以籌泇運河疏》送到內閣,內閣一致支持你的意見,請發往工部再議,奏疏被送入宮中。
兩天后,皇帝擔心耗資太大,奏疏留中。
奏疏傳到六科,引起了徐州籍官員的反對,最終方案不了了之。
——【模擬結束】——
【是否花費200點威望值,強行通過奏疏?】
“是。”
【威望點已經扣除】
【剩余威望點:470點。】
說服王之桓,蘇澤省下了《請重開登遼海輸疏》,還賺了200點威望值。
投桃報李,蘇澤干脆就將這賺來的200點威望值用掉。
如果是修運河,200點肯定不夠,但是蘇澤這份奏疏是請求朝廷勘察山川水文,論證泇運河是否可行的先期準備工作,所以只需要200點就能通過。
不過隆慶皇帝還是真摳門。
也難怪,在隆慶皇帝執政期間,主要就是做了開源節流的事情,對內投資的大工程少之又少。
他爹嘉靖和兒子萬歷,在位期間都做了不少大工程。
當然,這也是隆慶皇帝執政時間比較短有關系。
但是對于國家財政來說,不是賺的越多就越好的,國家的錢還是要花出去才好。
古往今來,官府投資都能拉動經濟,加速貨幣流通,而且泇運河這樣的工程,也能節約運河漕運的成本。
當然,理想狀態還是海運。
如果直接從江南出發走海運,運到直沽再走運河,可以大大節約運輸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