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敬也覺得心累,他說道:
“書沒有失傳,但是書中的技法失傳了。”
傅順疑惑的問道:
“這也能失傳的?”
萬敬沉默了一下說道:
“這匠造之術,都在于口傳心授,古來成書很少,《營造法式》成書于宋代,書上很多東西都看不懂了,更別說算明白了。”
蘇澤看了一眼萬敬,能被雷禮點了發言,這個萬敬應該是個有能力的工部官員。
萬敬說得沒錯,《營造法式》在明代已經失傳了。
這種失傳,不是書籍沒了,而是書上記錄的術語,后人已經看不懂了。
正如萬敬所說的那樣,《營造法式》是一本記錄了建造技術的工具書,但更是一本宋代官方造價手冊。
這本書的作者李誡,就是宋代將作監的官員,他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讓將作監的工程有一個標準。
《營造法式》將各種工程分門別類,在根據工程量的大小,測算工程需要的材料和人工成本。
依靠《營造法式》的方法,任何一個工程都可以逆向會推造價,就能大大減少虛報造價或者工程造假的情況。
所以這本書在中國建筑史的地位是十分重要,是非常有用的工具書。
只可惜經過宋元的戰亂,很多工匠技藝失傳,等到了明初的時候,就已經看不懂《營造法式》了。
所以明清的古建筑,和唐宋古建筑的風格其實有不小的差異,甚至有些程度上,明清的建筑水平還退步了。
唐代長安的皇宮,只用了十個月的時間建成,速度是朱棣時期營造的紫禁城的三倍。
而到了嘉靖時期就更拉胯了,宮災燒了三大殿,重修三大殿足足花了五年時間!
再比如武則天時代建造的明堂,史書記載寬和深都有九十米,占地面積四倍于紫禁城三大殿。
明堂更是高接近80米,這樣的一座木質結構的巨構,只用了不到一年時間就建成了。
唐宋可以說是在木質建筑上的鼎盛時代,這也是雷禮鉆研古書時候,經常感慨的事情。
雷禮一雙眼睛死死盯著蘇澤,問道:
“你看得懂《營造法式》?”
蘇澤搖頭說道:
“當然看不懂。”
雷禮有些泄氣的說道:
“蘇翰林你說的輕巧,這法式是多么難的事情啊,老夫從事營造這么多年,也不敢說自己能弄出一本法式出來。”
雷禮再次失望,他其實找上蘇澤,也是因為和宮造局吵架上頭了,見到蘇澤后,又想起他素來有智計,當官以后解決了很多的問題。
但自己還是想多了。
蘇澤又不是萬能的,他從沒有在工部任職,也不懂營造之法,自己真是病急亂投醫。
就在雷禮起身準備離開的時候,蘇澤突然說道:
“但是我倒是有一個辦法。”
眾人的目光都落在了蘇澤身上。
雷禮更是一步上前,死死的盯著蘇澤。
只聽到蘇澤說道:
“可以求諸于實學!”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