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揣著奏疏,這戚繼光的奏疏事關邊關軍務,當然要皇帝御覽。
但是什么時候開始,司禮監開始不批紅蘇澤的奏疏了?
普通官員的奏疏,基本上都是司禮監批紅就行了,有的事情都不需要匯報給皇帝。
不知不覺,蘇澤的奏疏已經和閣部重臣的奏疏一樣,每次入宮都是直接送到皇帝的御案上,而且是御案上最醒目的位置。
陳洪走著走著來到了御書房,將兩份奏疏放在了隆慶皇帝的御案上。
“蘇愛卿竟然熬到今日才上疏?讓朕看看他這次議的是什么?”
隆慶皇帝在兩份奏疏中,先選了蘇澤這份奏疏。
《請設營造學社以助營造疏》。
蘇澤開頭呼應雷禮的上疏,寫道:
“臣聞圣王治世,必先立工政以固國本。今《營造法式》雖存而真義湮沒,匠作無準致物料虛耗,審計失據令貪蠹叢生。”
“今《營造法式》破譯在即,然九章之術若止于工曹,則錢糧審計終隔云霧。”
“臣請設營造學社,統攝工計之脈,鉆研算學之法。”
緊接著蘇澤開始點名:
“工部主營造測算,六科掌錢糧勾稽,戶部、司禮監掌內外帑撥付。二部一監一科具司其職,均需通曉算學之士。”
“然工部算手不諳查賬,科道言官難辨虛實,內宦監工多遭蒙蔽。當召二部一監一科精干入社,授以差分、方程、開方之術,使營造預算、物料核銷、工期驗算皆通貫如一。”
接著,蘇澤又貼心的想好了老師。
他又寫道:
“臣以為,工算之術非為匠道,測算之道乃近數道。我大明精通術數者,莫過于欽天監,當選任欽天監精通算學者充任教授。”
“再從翰林院中遴選算學優異,能授數理精髓者,以任教習。”
“學社官員學成完畢,考核通過后授料材審定官。”
“如此一來,可建大明工程法式。”
看完了蘇澤的奏疏,隆慶皇帝看向陳洪說道:
“蘇子霖的奏疏事關司禮監,你怎么看?”
陳洪連忙說道:
“仆臣自然是說好。”
這句回答就很陳洪了。
李芳今天不在,下個月要在城外先蠶壇舉行躬行桑禮,李芳和定國公徐文壁視察典禮的準備工作去了。
馮保被皇帝派去東宮詢問太子學業去了。
如果是則前兩位司禮監大太監在這里,大概都會說點話,但是陳洪對萬事都只有點頭附和的意見。
“陳洪萬事唯唯”,這就是外朝對這位司禮監三把手的評價。
當然,這不代表陳洪就是好說話,只是因為頭上有兩名尊神,所以陳洪謹言慎行罷了。
隆慶皇帝知道問他也是白問,就在這個時候,馮保從東宮回到了御書房。
馮保進門,隆慶皇帝說道:
“馮監也來看看蘇澤的奏疏。”
馮保其實是聽到小太監的通報,知道蘇澤上疏了,才小跑回來的。
蘇澤的每次上疏,都引起了朝野巨大的變化,這其中蘊含了大量的利益重新分配。
馮保瞪了陳洪一眼,陳洪在這個時候送來蘇澤的奏疏,明顯是要繞開李芳和自己。
陳洪還是一副唯唯諾諾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