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學?”
隆慶皇帝點頭,大明朝的皇室教育其實是很完備的。
作為皇帝,自然也是要懂得算學的,要不然看不懂賬本,豈不是要被人蒙蔽?
所以算學在朱元璋親自制定的皇室教育大綱中,也占據了很重要的篇幅,屬于必修的項目。
隆慶皇帝想到自己做裕王的時候,也有一名精通算學的師傅。
馮保和陳洪捧著批答完畢的奏疏準備退下,隆慶皇帝再次拿起蘇澤的奏疏。
算學?
蘇澤說的沒錯,要重訂《營造法式》確實需要精通算學的人。
司禮監、六科,工部戶部,都要有帳。
隆慶皇帝又想起自己做裕王的時候,父皇重修三大殿,嚴嵩一黨不知道從中上下其手,貪墨了多少利潤。
三大殿修了那么多年,而最后罵名卻都是父皇承擔!
一想到這里,隆慶皇帝也覺得憋屈,身為皇帝,總不能家里堂屋燒沒了都不修吧?
這一切都是因為沒有法式的原因。
如果真的如同雷禮所說,各司都能拿出一個計算出來的結果,一個可以驗證的計算結果,按照這個結果去造工程,那外朝也能少很多議論。
想到這里,隆慶皇帝說道:
“等等。”
馮保和陳洪停住腳步,只見皇帝拿起御筆,同意了蘇澤的奏疏。
“從欽天監和翰林院,挑選精通算學的人才,去營造學社任教。”
“營造學社就掛在內閣下,設在六科廊邊上吧。司禮監、工部、戶部各自推舉有算學基礎的官員,參加營造學社的課程。”
“等《營造法式》刊成,一應學社內的官員通過考核,授料材審定官。”
“唯!”
馮保和陳洪都稱唯,各自盤算司禮監里有哪些有算學天賦的小太監。
畢竟這個營造學社是要考試的,如果推薦的人選通不過考試,那不是白白浪費了機會?
隆慶皇帝又說道:
“也不能讓蘇澤那廝閑著,讓他出任學社籌備使,負責籌備學社。”
“對了,剛剛馮監說的那個東宮講官黃驥,也是翰林吧?”
詹事府的職位和翰林院重疊,多有兼任,馮保立刻說道:
“黃驥也是翰林。”
“既然他教育太子有方,就讓他也去營造學社出任講師吧。”
“唯。”
處理完了蘇澤所奏,皇帝干脆一鼓作氣,又拿起那份戚繼光的奏疏。
隆慶皇帝提起御筆,同意了張居正的票擬意見。
“戚繼光所奏召集九卿共議。”
“對了,戚繼光也是蘇澤推薦的吧?”
“讓他也列席。”
再想想,隆慶皇帝又覺得不能讓蘇澤白干事,又吩咐道:
“過幾天蘇澤大婚了吧?在皇城邊上找幾處宅子,讓他挑一座。”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