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三人都沒有作聲,沒人站出來。
李芳和馮保都在想著將今天的事情傳到內閣,請閣老們來阻止皇帝。
就這樣,三人回到司禮監,這時候有小太監通報,定國公徐文壁從城外祭祀祖陵回來交旨了。
聽到這個消息,李芳、馮保和陳洪都眼前一亮!
不一會兒,隆慶皇帝疑惑的看著折返的李芳三人,只聽到李芳說道:
“陛下,定國公求見。”
聽到定國公,隆慶皇帝有些激動。
成國公病重,定國公就是勛貴第一人了。
定國公徐文壁穩重,得到外朝的夸贊,在文官那邊形象也很好。
如果自己要出兵,文官不支持,只要能得到勛貴的支持不就行了!
“快宣!”
不一會兒,風塵仆仆的定國公徐文壁來到御書房內。
向皇帝匯報了祭祀的結果后,隆慶皇帝興致勃勃的問道:
“祖陵可安好?”
徐文壁愣了一下,連忙說道:
“祖陵安好,陛下放心。”
聽說祖陵沒有異象,那是不是說祖宗是支持自己發兵的?
隆慶皇帝于是將自己準備出兵的計劃講了一遍,甚至暗示自己要御駕親征。
聽完之后,徐文壁也傻了。
徐文壁雖然是武將勛臣,但是這輩子只做過兩個工作,一個是給皇帝當紅盔將軍首領,也就是保安隊長,一個就是負責幫著皇帝祭祀,也就是大明大祭司。
而且定國公一脈是什么來頭?
徐文壁的老祖徐增壽,是開國武將徐達的第三子,靖難之役時因私下向朱棣傳遞消息,為建文帝誅殺。
成祖靖難后,給徐增壽一脈封贈定國公,傳承至今。
定國公一脈家傳的本事就是“審時度勢”,從來都是謹小慎微的。
當年土木堡的時候,堡宗領著京師勛貴御駕親征,時任成國公戰死,但時任定國公卻堅持反戰,被堡宗留在了京師。
而留在京師的那一任定國公,也沒有參與到后續的宮廷政變中,定國公一脈恩寵日盛,如今已經冠絕勛貴。
徐文壁立刻說道:
“陛下,萬萬不可啊!”
隆慶皇帝看向徐文壁,這位勛臣之首立刻說道:
“陛下!戚都司雖然善戰,但是南兵北上不過半年,對山川地理未必清楚,而且南兵總計不到兩萬人,雖然精銳,但是和俺答二十萬大軍相比還是太少了!”
“如今京營疲敝,若是大同有所閃失,那臣有何顏面去見列祖列宗啊!”
徐文壁畢竟是帝國大祭司,拿出自己哭廟的本事來,這番操作下來,隆慶皇帝也像是被潑了一盆冷水,瞬間冷靜下來。
是啊,英宗那時候京營還是能戰的,就是這樣也弄了個被俘瓦剌的結局。
如今整個北方,除了大同的戚繼光部隊外,其他的邊軍防守有余,但是讓他們進攻就難了。
而京師附近的京營更是早就不堪戰了。
別說是京營,徐文壁這樣的元勛后代,也已經逐漸從武將世家變成了帝國勛貴。
當冷靜下來后,上頭的情緒瞬間散去,隆慶皇帝畢竟還是一個比較務實的皇帝,他對著徐文壁說道:
“愛卿所言出自肺腑,朕自當再斟酌斟酌。”
聽到這句話,司禮監三巨頭都松了口氣。
皇帝這么說,就意味著他放棄了軍事冒進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