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地說,信籠里的并不是信。
沈一貫也不知道,蘇澤的這只鴿子是如何找到他的。
但是他見到了這只胖鴿子,就立刻將自己出使草原后的見聞筆記塞進了鴿籠。
蘇澤看的,就是沈一貫出使草原以后的筆記。
蘇澤也沒想到,王世貞的使團這一路竟然如此的驚險。
戚繼光將自己的貼身護衛調給使團護衛,但是剛剛出大同右衛就出事了,護衛首領胡守仁就發現使團被人跟蹤。
胡守仁軍事經驗豐富,帶著使團甩掉了后方的追兵,然后繞了遠路向板升城而去。
這一路上的急行,可是把王世貞給折騰壞了。
他本來就有脾病,到了草原就有些水土不服,這一路急行更是上吐下瀉,等到了板升城的時候都瘦脫相了。
也幸虧及時趕到,如果再走下去,怕是王世貞就要死在路上了。
沈一貫又在筆記中寫下了板升城的見聞。
“板升城倚鄰黑水,墻非磚石,乃層層壘土夯就。”
“壘土之墻非為御敵,是乃防沙,牧人言漠北風沙殺人,噬人吞畜,卷入則尸骨無存。”
蘇澤嘆息一聲,經過幾千年的游牧,明代中晚期的氣候變化,漠北的土地沙化已經非常嚴重了。
沈一貫說的“殺人風”,應該就是裹挾大量沙塵的沙塵暴。
看來戚繼光的判斷確實沒錯,板升城對于蒙古人來說,并不是用來守御的堅城,而是一個定居點。
所以直接攻擊板升城,除非能一舉覆滅土默特部的主力,否則并沒有太大的戰略意義。
不過板升城還是很繁華的。
沈一貫的筆記中寫道:
“駝馬商隊雜沓,華夷衣冠交錯,市集繞垣而建,車馬綿延黑水而不絕。”
蘇澤微微嘆氣,蒙古人也是商業民族,元朝就是一個橫跨亞歐的商業帝國。
草原經濟實際上和中原經濟是互補的,歷史上俺答封貢以后,蒙古一直到明末都沒有鬧太大的變亂。
當然,這也和俺答汗死前,迎接烏思藏佛教入蒙有關。
封貢是要封貢的,但是什么在什么條件下封貢,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
最好的結果,自然是和后世清代一樣,將蒙古變成中原的附庸。
草原可以提供戰馬,除了戰馬之外,草原還能提供一種棉花革命前的重要物資——羊毛。
羊毛和毛皮是不同的。
如今草原使用和貿易的是毛皮。
所謂毛皮,就是將牲畜宰殺后,連皮帶毛一起割下來,處理制作成的衣物。
這就類似于后世的皮毛一體。
而羊毛則是另外一種資源了,將羊身上的毛剃下來制作成毛線,再通過毛線制作成衣服。
羊毛是可再生的資源,也是可以長期穩定貿易的資源。
工業時代前夕的英國,在建立遍布全球的棉花帝國之前,先建立起來的就是羊毛帝國。
英國的毛紡織業冠絕歐洲,使用毛線編織成的衣服耐寒又輕盈,是制作冬衣最好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