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部重臣和九卿列座,蘇澤滿眼看到的都是熟人。
太常卿陳慶,光祿卿黃華,太仆卿朱大器,這幾個存在感不強的九卿,上次蘇澤在九卿共議的時候已經認識了。
前任鴻臚卿蕭瀾,已經去南京養老了,新任鴻臚寺卿就是王世貞。
上次參會的刑部侍郎洪朝選已經罷官,接任他的是蘇澤的老朋友李一元。
通政使暫缺,通政副使楊思忠暫代參會。
當然人群中有幾個新面孔。
工部侍郎潘季馴是個留著長長胡子,看起來有些風霜的中年官員。
吏部侍郎終于補缺,吏部侍郎呂調陽,是嘉靖二十九年的榜眼。
呂調陽是個很有儒生風度的老者,他也是通過經筵官飛升的典型官員。
呂調陽去年開始擔任隆慶皇帝的經筵官,多次給皇帝講學獲得獎賞,在這次皇帝補缺吏部戶部官員的時候被廷推,然后被皇帝欽點為吏部侍郎。
如今朝野上下,都認為呂調陽是首輔李春芳的黨羽。
但是蘇澤卻知道,在他穿越前的歷史時間線上,呂調陽是張居正的堅定副手。
而歷史的一個巨大玩笑是,呂調陽能在大明官場上平步青云,他的人設就是“孝”。
而歷史上,張居正父親去世后,按理說張居正應該回鄉丁憂,是呂調陽帶頭上書奪情,請求皇帝留任張居正。
最終也因為這件事,呂調陽的政治生命破產,歸鄉后不久就去世了。
蘇澤看了一眼張居正,在挖人方面,這位張閣老確實是專業的。
高拱的得意弟子,吏部文選郎張四維,日后也是力助張居正奪情。
蘇澤看了一眼首輔李春芳,這位首輔清靜無為,政治手腕高超,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出他的“無為”的。
相比之下,張居正的手段就要“有為”的多,他對于自己的門生弟子也不吝嗇提拔重用,舉薦他們也不會避諱。
再看呂調陽,讓蘇澤想起了張居正的手腕。
“無為”對上“有為”,下面的人怎么選,那就是一目了然了。
閣部九卿落座后,蘇澤看到在一群座位的對面放著一張椅子。
好家伙,這架勢比三堂會審還恐怖。
唯一值得欣慰的地方,自己好歹有一張椅子。
李春芳宣讀了皇帝圣旨,講了兩句客套話,就說道:
“陛下命‘再下南洋’之議,進行九卿廷辯,陛下口諭‘諸卿要辯個清楚,辯個明白’。”
“有所議者直接站起來發問就是,今日廷辯不用虛禮。”
說完這些,李春芳就坐回位置上,用戲謔的眼神看著蘇澤。
等李春芳宣布開始后,首先站起來的是兵部侍郎曹邦輔。
“蘇翰林,當年鄭三寶下西洋,海員水手多達萬人,如今要重下西洋,這些海員水手從何而來?”
曹邦輔這么一問,閣部和九卿重臣們紛紛點頭。
人,永遠都是最重要的因素。
蘇澤微笑的站起來,對著曹邦輔行禮,接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