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信皇后的歷史,我們都倒背如流了,你就不要在這里復述了,趕快進入正題吧”一個臉上有麻子的女生皺著眉說道。今天來看明信皇后遺物的,哪個不是明信皇后的粉絲這些書本上的知識還用他來說
“好吧那我還是先為大家介紹明信皇后的遺物吧”看著一臉不耐煩的眾人,解說員只能無奈妥協。
“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副字,乃是明信皇后親手所書的,在送離自己的長子前往南州的千古名篇送子別。
眾所周知,明信皇后是中國歷史有名的書法家、圍棋大家、武道家,于書法的造詣上,明信皇后在所有女書法家中,可以說是無人能出其右。她的字,大氣、磅礴、卻又帶著女子的柔韌,可以說是自成一家。但不能否認的是,明信皇后的文學造詣并不高。這篇送子別是明信皇后,有明確記載的一篇文章,但就這一篇,就足以流傳千古。
相信我們在場的大部分人,在上高中的時候就已經學過了這篇文章,送子別包含了一個母親對遠行的兒子的擔憂、不舍,以及孩子長大了的欣慰和理解,一個母親的愛子之心,在這篇文章里體現地是淋漓盡致。這篇送子別在明信皇后死后,被他的長子,也就是南州王重明二世帶回來了南州,此后就一直保存在那里。因為這次展覽明信皇后的遺物,才特地空運了過來,再過七天,就又要被送回去了,以后就是想見,估計都見不到了。”
一聽解說員這么說,
“真是大手筆啊聽說南州那邊對這篇送子別的原稿看得非常緊,沒想到居然此次展覽能借到這樣的寶貝,真是來對了。”穗子一臉興奮地說道“林嵐,你說是不是啊林嵐,林嵐,你怎么了”
“啊,沒什么。”回過神來的林嵐慌忙掩飾道“只是覺得,明信皇后的字真是好。”
“能不好嗎”穗子得意地笑道“也不看看是誰寫的,就看這字,多霸氣,你就能知道,明信皇后絕對不是個受氣包,你說是吧”
林嵐“”看來這梗是過不去了。
不過她現在也沒有心情和她辯這些了,她現在的全部心神都在這副字上,就算透過玻璃,她也能感受當年明信皇后寫下這篇送子別的傷心和不舍,頓時心里就不由地難受了起來。
不知怎么的,從去年開始,她開始做夢,腦海中總是浮現出一些畫面,斷斷續續的,全是有關明信皇后的事情,但卻查正史,卻全然沒有記載。
她一直告誡是自己想多了,但是最近,這種情況越來越嚴重,她有的時候甚至都能感受到明信皇后在特定場合中當時的心情,她都快分不清夢境和現實了。
這次聽說有明信皇后遺物的展覽,她當即就翹了課過來了,她總覺得自己可能會在這里找到答案。
第164章番外六完
“走了,別看了,關于明信皇后的好東西還有好多呢,你要是喜歡這副字,等下我們回過頭再看。”穗子催促道。解說員都已經轉到下一件物品了,可不能錯過了。
“哦,好。”林嵐定了定神,立馬跟著人流過去參觀下一件藏品了。
“這副畫,是慶元五年,明信皇后送給端肅貴妃,恭賀她芳誕的。這上面的石竹圖乃是第一公子千秋霜所畫,字是明信皇后所寫。
我們可以看出,當時的明信皇后的字還有些稚嫩,沒有后期的成熟,但是卻有種別樣的感覺。
至于這上面的這首千古名詩竹石,古今學者對此爭論頗多,有的說這是第一公子寫的,有的說這就是明信皇后自己所做,還有人說這首詩乃是慶元帝所著。都沒有定論。以我來看,這首詩可能都不是這三人所寫,畢竟,明信在題款也寫了畫和字的出處,沒有必要不把這詩的也寫上去,之所以不寫,可能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明信皇后也不知道這首詩的出處是哪里,就直接寫了“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