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能奪得天下是滿洲所有勇士的功勞,從太祖皇帝努爾哈赤到他們汗阿瑪雍正皇帝,宗室王親都直接參與朝政且執掌大權。
宗室王親直接掌權在開國之處可以增強宗室的凝聚力,放到現在卻有些不合時宜。
看前面其他朝代,宗室王親權利太大對皇帝來說弊大于利,就只本朝來說,攝政王大臣于皇帝而言也是威脅。
康熙爺的時候一直在收攏八旗權利,將近枝宗親分到下五旗去當旗主,慢慢的將下五旗的大旗主架空,最終將權利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
如今的八旗不像順治康熙年間那樣只知大旗主不知皇帝,但是他又面臨了另一個問題王大臣的權利太大。
皇帝總是多疑的,就算是親叔叔也逃不過這個懷疑。
乾隆繼位后對宗室很是親善,但是他也沒有停止削弱宗室王親的權利,最明顯的動作就是撤銷再重組軍機處。
原本四位輔政大臣應該干一樣的活兒,但是重組軍機處之后,鄂爾泰和張廷玉依舊掌握實權,莊親王和果親王這兩個托孤親王卻只剩下掛名的總理大臣,雖然他們倆身上的其他官職越來越多,但是實際權利卻在減小。
莊親王在雍正爺身邊干了十多年,要是連這點都看不出來他直接找塊豆腐撞死算了。
皇帝想收攏宗室王親手里的權利,他這個僅剩的托孤親王必定首當其沖。
要么他主動急流勇退,要么皇帝想辦法讓他急流勇退。
前者他自己掌握主動權,事情結束后可以繼續體體面面的當他的鐵帽子王,后者皇帝掌握主動權,他是安度晚年還是晚景凄涼就只看皇帝的心情了。
他又不是什么貪戀權勢的人,兩個選擇放到他面前,傻子才選第二個。
第一次請辭皇上不同意沒關系,大臣告老還鄉還得連上三次折子,他這第一次被拒絕很正常。
這次不同意,過幾天他再來。
要是還不同意的話,那就只能等理親王府事發然后被牽連到卸任丟官了。
說實話他不想淪落到那個地步,但是看現在這情況,他淪落到那個地步的可能性很大。
四哥啊四哥,這個托孤親王可真不好當。
乾隆沒有說太明白,只說他們十六叔是個不貪戀權勢的好叔叔,看他面對朝臣時已經游刃有余于是想卸任不干。
這些權利爭斗他們心里知道就行,說出來傷感情。
和親王不傻,相反,他的腦袋瓜非常好使,聽懂他哥的言下之意后對理親王和他身邊那些弘字輩兒的堂兄弟們報以萬分的同情。
得,前有皇上后有十六叔,你說你們搞什么事兒,這不是上趕著給兩個大魔王折騰嗎
和親王打探完消息心里踏實不少,確定這事兒牽扯不到無關人員后立刻告辭,美名曰不打擾兄長處理政事。
皇上放心,他識時務的很,只要他不往國事上沾,皇上就沒理由削他。
嗨呀,他可真是個大聰明。
時間過的飛快,很快就到八月十三萬壽節。
這天宮里設宴,宗室王親都要進宮給皇帝慶生,弘曕就是因為這事兒才回的果親王府,萬壽節的宮宴當然是逃不掉的。
乾隆皇帝是個喜歡大場面的皇帝,但是雍正爺崇尚節儉,他也不好一下子從節儉到鋪張,面子上的功夫依舊得做到位。
這下可難為了內務府,既要讓當今圣上滿意還要節儉省錢,愁的主管內務府的幾位大臣頭發都稀疏了不少。
宮宴其實沒什么好玩兒的,萬壽節宮宴的主要目的是給皇帝慶生,耗時最長的環節就是諸王貝勒獻禮。
有爵位的王爺貝勒送禮,宮里的皇子沒到出宮開府的年紀,抄本書道個吉祥也是禮,如果有更小的皇子公主,那就是奶嬤嬤抱著小主子到皇帝跟前轉一圈替小主子道個吉祥,不光不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