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曾志沒少跟著村里那些跟他年齡差不多的孩子來大坨洼釣魚、游泳,童年的快樂至今仍舊讓他念念不忘。
不過,那時候釣魚的工具大多都是自己動手,從附近竹林中找一根拇指粗細的竹竿,用火烘烤之后就變成了魚竿;縫衣針燒紅之后彎曲,纏上魚線就成為了曾志等人垂釣的工具。
現在,曾志手上的碳纖維釣竿可是價值不菲,就連那些魚線都是海釣的高分子魚線,號稱可以承受數百公斤的龐大力量呢。
這套漁具,還是前兩年曾志在西川工作的時候,花了不少錢買的。不過買回來后沒多久他就從研究院離職了,回到古城過起了宅男的日子,因此這套漁具沒什么用武之地。這次陳永平說要來大坨洼游玩垂釣,他就把它帶來了。
準備妥當之后,曾志開始往湖里面撒入由玉米粉、香油拌成的餌料,開始做魚窩。
由于大坨洼面積高達2.1平方公里,湖水平均深度超過了12米,要想在如此遼闊的水體中吸引到魚兒,做魚窩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為了更好的吸引魚兒,曾志甚至作弊般的在魚窩料中加入了少許的秘境靈泉,想必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
果不其然,曾志的餌料剛剛扔下去不到五分鐘,周圍的水域就開始暗流涌動,魚頭浮現,看樣子有不少的魚開始被吸引過來了。
大坨洼水庫建成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是由于近些年來這里釣魚的人不多,更沒有人來進行滅絕性的打漁,這大坨洼中還是有不少魚類的。再加上前面一個多月時間里,曾志也向水庫中放入了不少產自青蓮秘境的各種魚類,這里面的魚類就更多了。
看到魚窩已經做成,曾志把從菜園子挖出來的臭蚯蚓掛上魚鉤,往水里一甩,就開始穩坐釣魚臺了。
雖然這些年釣魚的次數不多,但是曾志倒也沒有把釣魚的一些技巧給忘得一干二凈,一連串的動作下來,倒也是行云流水。
在河坎上垂釣的陳永平等人遠遠的看到曾志的一系列舉動,倒是收起了輕視之心,尤其是其中兩三個同樣喜歡垂釣的鄉領導,隱隱有點期待曾志會給他帶來什么驚喜?
剛才看到曾志這個年輕人背著一個名牌漁具包在湖邊晃悠,他們還以為曾志是附庸風雅的家伙,買點名牌釣具裝點門面。不曾想到,曾志無論是找下釣的位置、做魚窩還是甩竿,都是像模像樣,不是樣子貨!
一般來說,喜歡釣魚的人大多都喜歡以釣會友,曾志的表現倒是讓他們眼前一亮,覺得有結交的可能姓。
當然了,如果接下來曾志的收獲能夠和他目前的表現相一致的話,這些算是資深釣友的鄉領導還真的不會錯過認識曾志的機會。
曾志自然不知道,自己的動作讓周圍的幾個鄉領導浮想聯翩,他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浮標上面。
這時候,浮標猛然往水下一沉,有魚上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