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閨蜜兩人玩鬧一番后,苑菱突然說道:“對了,小悅,我記得你對古文很有了解,你在這房子里住了好幾天,知道那兩個書柜里面都有些啥書嗎?”
董悅搖搖頭,說道:“我沒去翻過。”
苑菱聞言,有些詫異,不過隨即說道:“那我們一起去看看?”
“隨便亂動別人的東西有些不好吧?”董悅遲疑著說道。
苑菱笑道:“應該沒什么秘密,要不然,曾志哥肯定會將這些書搬走了。”
董悅也挺喜歡古籍,聽了苑菱的話,本就有些心動的她覺得這話說的沒錯,于是就點頭答應下來。
兩人就走到書柜前,逐本的翻看著里面的書籍。這里面的書,基本上都是明清時期以及民國事情的書籍,其中有許多都是與醫學有關的,曾志的二伯父畢竟是醫生,這方面的書籍收集的自然是最多了。
突然,苑菱在書柜的一個角落里面,發現了一個木料盒子,這在一對對的書籍中顯得特別顯眼,而且這個盒子看上去非常古樸,看樣子不是新弄的,于是便問道:“小悅,這盒子我瞧著有點兒像古董啊!你看看這是什么料子的?”
董悅聞言,也注意到了這個盒子,頓時也是驚呼道:“咦,還真是啊。”
董悅捧著盒子,細細的看了一遍,覺得這真的是件好東西,于是便對苑菱說道:“這個盒子是用整塊的紫檀木做的,十分的珍貴。”
苑菱就是一愣,她對于古玩什么的沒太多了解,但是也知道,紫檀木是一種極為珍貴的木材。
古代認識和使用紫檀木始于東漢末期,到了明代,此木為皇家所重視,開始大規模采伐。由于紫檀木數量稀少,很快將國內檀木采光,隨后即派官吏赴南洋采辦,此后遂成定例,一直延續到明朝滅亡。
當時所采辦的木料并非都為現用,很多紫檀木都被存儲備用。這種采辦,在一定程度上帶有掠奪性質,因此,南洋群島所產佳木幾乎被采伐殆盡,其中尤以紫檀木為最。凡可以成器物者,全部被捆載而去。
查世界產紫檀之地,主要為南洋群島,因此,截止到明末清初,全世界所產紫檀木的絕大部份都匯集到中國,分儲于交州和京師。
清代所用紫檀木料主要為明代所采,雖然清代也曾由南洋采辦過新料,但大多粗不盈握,節屈不直,這是由于紫檀木生長緩慢,非數百年不能成材。明代采伐過量,清時尚未復生,來源枯竭,這也是紫檀木為世界所珍視的一個重要原因。
據董悅的眼光,面前的這個紫檀木盒子,看年月已經在明代以前了。
紫檀的材質致密堅硬,色調呈紫黑色,微有芳香,深沉古雅,心材呈血赭色,有光澤美麗地回紋和條紋,年輪紋路成攪絲狀,棕眼極密,沒有疤痕。
紫檀雖然屬于熱帶植物,卻非數百年不能成材,一棵紫檀木要生長幾百年以后才能夠使用。而且十檀九空,空洞和表皮之間,那點地方,那點肉才可以使用。所以自古以來都有寸檀寸金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