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老師,吉東不是不愿意你去,是怕你向爺爺告狀,讓他挨打呢。”張吉靈對弟弟最是了解。
“原來是這樣。不過這一次老師去你們家,肯定是表揚你多一些啊。因為最近一段時間,你的成績進步了啊。”代如英笑道。
“代老師,你別管吉東,去我們家去吧。我們哪里的風景可好了。我們家后山還有一個珍稀植物繁育基地呢。里面全是珍稀植物,開的花可漂亮了。農業大學的教授說,這些植物只有雙河才有,別的地方看都沒看過。那些花,代老師你肯定沒見過。”張吉靈自豪地說道。
“那好。老師這個周末就去你們家看看。”代如英還真是有些動心。女人愛花,那是與生俱來的本能。
張吉東突然發現自己現在跟以前是真的不一樣了,自己竟然也能夠進步,這實在是太神奇了。
鎮中學的校園還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規劃的,那個時候,新建的鎮中學是全鎮的亮點,房子是石江鎮最高大最寬敞明亮的房子,鎮中學的老師都很自豪地說鎮中學是石江鎮的最高點。
可是幾十年過去,鎮中學已經成為石江鎮的中心區域,但是周圍的高樓林立,鎮中學曾經是石江鎮最高的建筑,如今已經顯得如此老舊低矮。加之學生數量越來越多,鎮中學的教育設施便顯得越來越捉襟見肘。周圍早已經被各種住宅商鋪包圍,完全沒有了擴建的余地。
校長趙儒清一直在縣里市里跑,要求搞新校區建設。縣里之前的意思是把鎮中學整齊搬遷出去,擇地重新建一個學校,把老校區拍賣出去。老校區位置好,如今已經是石江鎮的商業中心。賣出去得到的資金,完全可以籌集到建設新校區的資金。
但是趙儒清覺得這樣做非常不合適。老校區走出去了石江鎮最優秀的人才,這里承載著他們的夢想。從眼前來看,把老校區賣出去,能夠籌集大量資金。但從長遠來看,這種做法無論是對鎮中學,還是對石江鎮,都是非常愚蠢的選擇。
趙儒清這段時間不光是在市縣兩級政府機構跑,還特地去全國各地拜訪了一下從鎮中學出去的優秀人士。還真是有大收獲。除了收獲了大筆的捐贈之外,還得到了在政壇發展非常好的校友的支持。政府專項撥款與校友捐贈兩方面的資金,讓趙儒清的校區擴建計劃變得順利了許多。
“林書記,這一次我拜訪鎮中學的校友,收獲巨大。這一次過來,我是想請鎮里給我們劃一塊新校區建設用地。”趙儒清說道。
“趙校長,鎮上對鎮中學的擴建計劃非常地支持,也非常重視。但是現在搞拆遷都需要大筆的資金,鎮上拿不出這么大一筆資金。鎮上可以幫助鎮中學進行土地征收,但是征收款能不能由你們的項目資金來提供?”林金水說道。
“林書記,鎮中學的撥款只能用于建筑建設和教育設施的購置,土地本來就應該由地方提供的啊。”趙儒清急了。他手里的每一筆錢,他早就已經做了規劃了,在他的規劃之中根本就沒有土地征收的支出。
“鎮上一直重視基礎教育的建設發展,但是鎮上確實是資金有限,實在是拿不出這筆錢啊。要不,你再向縣教委打報告。爭取縣里批一筆錢下來。”林金水說道。
趙儒清很是惱火,鎮上財政窮,他是清楚的,但擠一擠牙膏,還是可以拿出一筆錢出來的。鎮上賣了那么多的地皮,錢都到哪里去了?這里面可都是有教育配套費的。教育配套費本來就是要拿出來建學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