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思轉動,顧慈道:“貧道正是來自大唐天閣。”
“年紀竟是如此之輕。”陳老翁感嘆道,“不愧是從大唐天閣走出來的人啊”
眾老人疑道:“陳阿哥,這大唐天閣是何地?”
陳老翁忽嘆一口氣,道:“我年輕時,跟隨馬幫走出過這百里青陽山,一直走到了中原的“洛河城”。
這洛河城,便是那大唐天閣所建。在那座城里,我見到過仙人御劍而行,百花一夜群放等等想都不敢想的場景……”
陳老翁的一席話勾起了大家的興趣,就連著急忙慌的張鐵柱也停下了腳步,神情流露出現向往。
御劍而行……何止是張鐵柱,就連顧慈也忍不住向往了起來。
陳老翁砸吧了一口煙,繼續講道:“后來幫主詢問得知,我們趕上了百年一次的登仙大會,這方圓千里內的神仙們都會齊聚于此,為他們的仙門挑選弟子。”
“那要是被神仙挑中了,是不是就一步登天了?”張鐵柱問道。
陳老翁笑道:“當時有一娃兒,約摸十二三歲,不知顯露了何種的手段,竟被神仙挑選做弟子,后聽人講,那娃兒被神仙挑走后,父母官封二品,賞黃金萬兩。”
張鐵柱神往道:“我也想去這照鏡城搏一搏這仙人的眼球,到時候讓阿公們都當官。”
陳老翁搖頭道:“張娃子,你可知從此地到那照鏡城,需多久嘛?”
張鐵柱不解:“多久?”
陳老翁伸出兩根手指,悶聲道:“我弱冠之年離家,不惑之年歸家,整整二十年。”
“二十年?”張鐵柱咬咬牙。
陳老翁點點頭沒回張鐵柱,而是把話題轉向了顧慈:“不知道長從大唐天閣走到此地用了多久。”
顧慈笑了起來,這老翁看似年事已高,實則精明的很,這是在隱晦的提醒他,不要再扮假道士騙取此地村民的錢財。
顧道長的行騙之路連個村子都沒走出去就讓人揭穿了。
不過顧慈并不擔心,因為自己是真來捉鬼的,只要鬼捉到了,他想來自哪里就來自哪里。
想到這里,顧慈沒頭沒腦的回了一句:“貧道這一路走了十年,餓了討飯,渴了討水,但未曾討過一分錢。”
陳老翁砸吧一口煙,有些驚訝的看著顧慈,眼神中慢慢透露出深長的意外。
“張娃子,趕緊帶道長去你阿姐家吧,別怠慢了。”陳老翁突然道,然后放下煙槍閉目養神。
張鐵柱應了聲,帶著顧慈走進了月牙村。
月牙村,村如其名,房屋排列在彎曲的街道兩側,從上俯視恰好是一個月牙形。
陳老三的家在月牙村靠著青牛峰山腳的一處緩坡上,院門是用茅草扎成的,兩側是用碎石和黃泥堆起來的矮墻。
院門大開,院子里有一顆枝繁葉茂的杏樹,杏樹上掛著黃橙橙的一片杏子。
顧慈怔住了,現在是春季,杏樹結果在六月份,為何這顆杏樹現在會結出了果子。
“鐵柱,這顆杏樹為何在春季結果了?”顧慈問道。
張鐵柱撓撓頭:“我也不知為何,陳阿公說這是夏果春結,杏樹有靈,屬于吉兆,當時阿姐家還特地買的貢品供奉這杏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