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山海拔3776m,跨倭國靜岡、山梨兩縣,是倭國的最高山峰,被倭國人譽為“圣岳”,是倭國民族的象征。
其山峰高聳入云,山巔白雪皚皚。山體呈圓錐狀,似一把懸空倒掛的扇子,倭國詩人曾用“玉扇倒懸東海天”、“富士白雪映朝陽”等詩句贊美它。
當然,倭國畢竟只是彈丸之地,能有這樣一座山峰,他們當然會瘋了似的夸。這三千多米的山峰,如果在華夏,也僅剛進入前十名罷了。
富士山海拔2300米至山頂一帶,均為火山熔巖、火山砂所覆蓋。因此在這一地區,既無叢林又無泉水,登山道也不明顯,在沙礫中僅有彎彎曲曲的小道。
在海拔2000米以下至山腳一帶,才有廣闊的湖泊、瀑布、叢林,風景的確不錯。
自公元781年有文字記載以來,富士山共噴發過18次,最后一次是1707年,此后變成休眠火山。
聶凡丁這次過來,主要目的便是尋找五行神泥,然后煉制五行神爐。一旦富士山的五行神泥被他得到,他這一生都不用更換煉丹爐了。
而且,倭國那個未來的丹王山田精一,也就不會成為丹王了。這種即損人,又利己的事情,聶凡丁最喜歡做了。當然,損的人最好是自己的敵人。
而五行神泥,只能在火山湖中形成,而且,這個火山湖必須要同時具備五行元素,然后經歷數萬年融合,才有一絲可能形成五行神泥。
也就是說,火山噴發時殘存的火元素,湖中的水元素,加上附近必須含有大量的金屬礦物質,以及湖底的各種植物殘留,再融合湖底的土元素。在這種環境里,金木水火土五行聚齊,經過數萬年融合,才有一絲可能形成五行神泥。
當然,也僅是一絲可能罷了。在地球上,具備這些元素的火山湖并不少,可是,在末世后也只有在富士山發現過五行神泥。
而富士山最著名的湖泊,也只有富士五湖了。它們分別是河口湖、山中湖、西湖、本棲湖和精進湖,都是因為富士山的噴發而形成的堰塞湖。
聶凡丁這次來之前,已經做足了功課,早就把富士五湖的位置牢牢記在心底。而他通過火山口進入富士山之時,仍是深夜,這更方便了他的活動。
所以,聶凡丁剛一躍出火山口,便施展御風術,化為一道黑影朝著海拔最高的山中湖飛掠而去。
到達山中湖時,聶凡丁看了看手表,也才凌晨一點左右。而山中湖面積并不算太大,直徑大約也就是兩三千米左右。
但是,聶凡丁如果想把山中湖完全搜索一遍,就必須要下水。而且必須要在水中來回往返數十趟,才有可能將山中湖搜索完畢。
想好之后,聶凡丁仔細的觀察了一下周圍環境,便展開神識快速鉆入水中。
如果真的在末世后,聶凡丁可不敢如此莽撞的鉆入湖中。畢竟,那時變異魚類橫行,水中比地面上都要危險。
而此時,這湖水中并不存在危險。所以,聶凡丁為了節省真氣,連真氣護罩都沒有施展,只是屏住呼吸,一個猛子就朝對岸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