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孫策、康利、蓋伊、小加索爾四人在比賽的角色方面有了極大的變化,其他人大體上沒有什么改變。
莫羅和巴蒂爾都是拉開空間的投手,和誰搭檔都一樣,易建聯和小喬丹是接球得分型球員和卡鋒,也沒什么戰術層面的變化。
托尼-阿倫依舊是在常規時間消耗對方的核心得分手的角色,他的體力和進攻端的無力,大大的阻礙了他的防守延續性,他防守再好,到了第四節,也很難有出場時間,體力問題是重點,還有就是進攻端拖后腿。
如果他有哪怕百分之三十三的接球三分命中率加上能全力輸出30分鐘防守的體力,就有機會拿最佳防守球員了。
但300萬美刀,能在常規時間懟死對方核心得分手,還要啥自行車?
……
這次的戰術會議,灰熊隊做出了如此巨大的球隊戰略結構調整,對于灰熊隊新賽季初期的戰術磨合有著很關鍵的意義!
主要還是灰熊隊管理層、教練組過去一年時間對球員們很好,讓蓋伊和小加索爾兩人愿意犧牲一些數據和常規賽的表現。
康利是一如既往的愿意犧牲,小加索爾歐洲球員,團結性強。
蓋伊……則是有點麥迪那種隨遇而安的心態。
主要是第四節還是他們打,那就沒特別大的問題了,他們本來也不是能打出多牛逼數據的類型,能打關鍵時刻,就代表著他們還是絕對主力,那就沒太大問題了。
對于蓋伊那種樂于接受現實的心態,孫策感覺真的和麥迪很像……進而想到了如果2000年夏天,馬刺隊如果敢像魔術隊那樣賭一把,給當時打了三年替補的麥迪提供當時千萬起薪的頂薪報價?
以麥迪在猛龍打替補任勞任怨樂于防守的打法,加上當時正值巔峰的鄧肯……
麥迪不是那種需要時間練一年才把天賦轉化為實力的球員,他加入魔術隊第一年就場均26.8分7.5板4.6助攻1.5搶斷1.5蓋帽,并且當時健康狀況良好,場均出場40分鐘,連續三個賽季打了至少75場,是最健康的階段。
關鍵那隨遇而安的性格,是真的適合馬刺,適合被**維奇用來給鄧肯擼……進而孫策想到了麥迪擁有了吉諾比利的發量……這畫面,想想就很美好。
但是,已經十年過去了,一切都成了遺憾。
今天的戰術會議孫策感慨很多,先是擔憂蓋伊會不滿,然后驚訝的發現蓋伊接受了這樣的安排,這種球隊氛圍……孫策覺得管理層和教練組有點厲害。
不過這樣一來,之前擔憂的康利一個人帶不動替補陣容的隱患大大降低!
小加索爾是直接減少出場時間,一場比賽打二十七八分鐘,養著用。
輪換陣容核心變成了康利和蓋伊,這就厲害了!
孫策+蘭多夫+小喬丹一套核心陣容、康利+蓋伊一套核心陣容,第四節還有最強陣容,可以保持全場的穩定輸出!
雖然算不上多強勢,前三節五上五下妥妥的!耗都能耗死對方!
孫策感覺自家球隊……咋還是那么像攪屎棍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