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場休息結束,兩隊球員回到場上。
半場59比55領先4分,雖然兩隊得分和上一場不同,但分差是一樣的,現場球迷非常興奮,翻盤!他們歡呼的目的只有一個,想要看到球隊翻盤!
不過,一開始大家沒有注意到一件事情,灰熊隊下半場首發登場的球員脫下訓練服后,也沒人注意到哪里不對勁,除了他們灰熊隊自己球員疑惑了一下。
但是當孫策來到技術臺擦鎂粉,大屏幕的鏡頭給到孫策的時候,球迷們看到了孫策背后的24號!
球迷們把視線轉移到保羅-喬治那邊,看到保羅-喬治穿著3號,背后寫著“SUN”。
就在球迷們不管看到什么都發出驚呼的時候,孫策這邊系統提示來了,也不去管球迷們的驚呼聲,看著系統提示。
“因宿主穿著24號球衣在有勇士隊參與的比賽中登場,里克-巴里球星體驗卡特殊使用方式已完成,匹配度加成百分之二十。
已使用魔術師-約翰遜的平衡手環,宿主位置移動至小前鋒,匹配度加成百分之二十。
已滿足百分百匹配度,里克-巴里球星體驗卡對宿主三分投籃影響消除,中投、彈跳、耐力得到提升,將最大化保持宿主與里克-巴里球星體驗卡特點,匹配加成中……”
“宿主臨時能力評價S,
身體素質A+:速度S-,力量A+,核心力量S-級,耐力S+,彈跳S-,靜態對抗A+,腿部爆發力S-(爆發加速、彈速),爆發對抗能力A+……
投籃評價S:三分S-(頂弧三分A+,兩側邊線S+),中投S+,上籃S-,罰球(*):當宿主用里克-巴里罰球動作時,罰球評價為SS……
技術評價A+:控球S-,傳球A,擋拆后跳投A,運球后投籃S,急停跳投A,低位背身技巧A,高位背身技巧A+、三威脅站姿C,跳步B-,背后運球B+,轉身技巧B+,交叉步變向A-……”
身體素質,孫策要更好一些,里克-巴里的彈跳和彈速、爆發加速更好,但他孫某人的對抗、核心力量要更強,綜合起來,他孫某人自己的身體素質更好。
實力而言,在各自的時代,孫策感覺自己和里克-巴里應該差不太多,對方沒三分,如果在如今這個年代對決,他這方面優勢大一些。
里克-巴里沒有完善的背打,那個年代還不興這個,內線有球員用背打,比如張伯倫,外線也就貝勒用得多一些,真正開始流行起來,是70年代賈巴爾進入NBA之后,到了80年代外線才開始發現這方面的好處。
主要還是打NBA賺的錢越來越多了,球員都費盡心思的想辦法提升,能怎么把實力變強就怎么改變,籃球技術才在70年代到80年代蓬勃發展,只要符合規則,什么技術都開發出來了,比如巴克利背打十幾秒。
中投水平、急停跳投、運球后投籃等,里克-巴里強于他孫某人,以在當時的時代打出來的表現計算;三分、背打,孫策強于里克-巴里……如果不算底角三分。
里克-巴里的投籃區域可以延伸至22-24英尺!涵蓋了好一部分的三分線!尤其是邊線,全部在里克-那里的投籃范圍內!
當年的NBA壓根就沒有三分球這一個名詞,所以出手距離再遠,也都是投籃。
最讓孫策蛋疼的就是單獨列出來的罰球……端尿盆罰球SS級,生涯百分之九十的罰球命中率!
先不管了,有罰球的時候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