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只螞蟻,怎么跑的這么快?”我問。
“我修煉的就是速度。”螞蟻精自豪的說。
這些妖怪你一言我一語,爭著搶著問我問題。它們想變成人,更想了解人類的生活方式,殊不知人類之間哪有它們之間來的逍遙快活。
看得出這些妖怪并不壞,無非就是求知心切,只是手法有些粗魯……
這些妖怪纏了我半天,天快亮的時候它們才離開。
“這倆人是暈了,還是睡著了,這么久還不醒?”我踢了踢他倆,說:“天都亮了,該醒了。”
我把葉子上的露水甩在他們臉上,他倆才醒過來。
回來發現其他人好像也沒怎么睡,特別是大錨跟小苗,我剛剛回到營地,他倆就站起身迎向我。
“老帆,你沒事吧?”大錨問。
“沒事。”我搖了搖頭。
“他當然沒事,都是一伙的吧?說說他們是什么人,你跟他什么關系!”甘教授站在一邊說。
“管你屁事!”大錨接著說,“就算跟他們認識,你又能怎樣?”
“天快亮了,大家簡單吃點,準備上山。”胡梅說。
胡梅并沒有繼續詢問那些人跟我的關系,她很清楚:一是沒有證據證明我跟他們什么關系;二是對面人多,就算翻臉她也沒把握取勝,而且現在還需要我幫助。
“上山前都拿好自己的東西。”金燦喊道。
“此次進山都注意點。”胡梅問我,“這墓穴的洞口找到了嗎?”
我拿出羅盤,開始尋位,天上的星辰已經看不見,但它們依然存在。
“朝前走走。”我說。
大概走了幾分鐘,前面一條小溪,源頭就在不遠處,水在地下孜孜不倦的往外冒,這正是我要找的“水頭”,據此就能知道這山中的水勢的整體走向,以及地下暗河。
得到這些數據,就能分辨出此地為何風水寶地,墓葬會安葬在何處。
每個學道之人的修為都不同,也就給尋墓造成了一定困難。
比如說此地有兩塊風水寶地,一處絕佳,另一處一般,但那學道之人要是看不出絕佳的寶地,肯定會把墓主人安葬在一般的風水之處。
所以尋墓并不是只靠技術,還要從細節分析布置風水之人的性格跟修為程度,這樣才能更準確地判斷墓穴在何處。
我對胡梅說:“山不必著急進,先尋得墓穴大體方位跟墓道口——再進不遲。”
胡梅點點頭,說:“好,那就不先進山。”
“都原地休息。”潘森喊道。
我蹲在地上摘了一棵草,聞了聞。
“老帆,這是什么草啊?還挺別致。”大錨問道。
“胡女士,能否派你的人朝兩邊看看是否也有這種草。”我說。
胡梅也問這是什么草,還問這跟尋找墓穴有設么關系?
“這種草叫‘白毛草’,喜歡在陰氣重的地方生長,我想那下墓之人肯定也知道這草。”我說。
俗話說:一個道士半個醫。
古代交通不便,很多道士經常翻山越嶺,四處收尸,一走就是幾個月甚至年把,路上沒有干糧,吃野草、野菜是正常不過的事情,況且如果受傷還能辨別草藥,所以認識每一種草是他們必修的課程。
“我還是沒明白,為什么根據這種草就能知道墓穴的方位那?”大錨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