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有三。
其一,他剛寫完《亡靈遺愿》的故事,短時間內,并無太多與靈異有關的靈感,強行去寫的話,八成會寫出一本口碑不如《亡靈遺愿》的作品,那不是他想要的。
其二,寫《亡靈遺愿》期間,他的情緒是壓抑的。
經常做夢夢到的都是噩夢,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嘛!
他明明生活挺幸福,卻在寫《亡靈遺愿》這段時間里,嚴重的時候,差點把自己寫抑郁。
短時間內,這樣的經歷他不想再經歷一遍。
其三呢……
他的咸魚影視,初涉影視劇市場,他覺得應該多嘗試幾個類型,如果連續拍攝兩部靈異劇的話,他怕咸魚影視在觀眾心目中,會形成固定印象——認為咸魚影視就是一個以拍靈異劇為長的影視公司。
他不希望咸魚影視被觀眾在心里貼上這樣的標簽。
就像他寫網文,不想被讀者貼上某個類型的標簽。
這事他見過太多了。
不少作者在連續寫一個題材的作品之后,就隱隱被讀者定型了,比如大神:臨海。
因為連續寫過幾本足球題材的作品,這位大神給多數讀者的印象就是:他是寫足球文的。
這個印象一旦形成,那完了!臨海每次開新書,寫足球文的話,那還好,喜歡足球文的讀者會很有興趣。
但只要臨海想改變一下,寫個別的什么題材。
那多數讀者就興趣缺缺了,連點開看一章的興趣都欠缺。
在這種情況下,可想而知,臨海如果想轉型寫別的題材,其難度有多大。
類似的作者,孫全見過很多。
但凡是被讀者定型的作者,最后能成功轉型的作者,真的屈指可數。
孫全認為這樣的事,不僅限于網文圈,在影視圈也是這樣的。
比如徐老怪的電影。
在很多影迷的心目中,徐老怪的武俠片很棒,除此之外,徐老怪拍其它類型的電影,幾乎就已經預定了撲街名額。
還比如演員。
娛樂圈的一些頂級動作演員,某天如果不想太辛苦去拍動作戲,想拍點輕松的文戲,輕輕松松把錢掙了,其結果往往很慘烈。
這就是被讀者和觀眾定型的下場。
咸魚影視初涉影視圈,孫全自然不想被觀眾在心里貼上靈異劇公司的標簽。
但不拍靈異劇的話,其它很多題材的拍攝難度和制作難度,又都挺大,他覺得都不太適合新生的咸魚影視。
他不想給初生不久的咸魚影視一下子提升太高的難度。
于是,寫一本純正的都市新書的念頭,就躍入他腦海。
他想等《亡靈遺愿》后面兩季拍完后,接著就拍攝一部純正的都市劇,繼續給初生不久的咸魚影視練練手。
就像他當初剛開始學著寫網文,總要給自己幾年時間去練筆。
文筆沒練出來之前,貿然就嘗試一些難度比較大的題材,往往會死的很慘。
簡單說,他把自己在網文上的經驗和心得,照搬到影視這一行了。
他覺得這兩個行業,都是內容行業,在很多方面,都是有共通之處的。
只是……
都市題材的范圍很廣,在起點,都市題材也一直是一個很大的類別,在這個大類別下,其實細分的小類別是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