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嘗君撫掌笑道:“君候起名,寓意深遠,老臣佩服!”
魏王哈哈一笑,道:“不提此事了,孟嘗君哪,這一次離石之盟,你極力要求寡人前來參加,難道……當真如此重要?”
雖然魏國在伊闕之戰中受到的損失還更大一些,還賠上了主將公孫喜,但魏國畢竟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而且原本以為必丟的河東也在趙國的插手后保住了,所以魏王心情是相當不錯的。
孟嘗君道:“大王有所不知,這一次,可是大魏破齊的絕佳良機啊。”
魏王愣了一下,有些遲疑。
片刻后,魏王道:“孟嘗君,寡人知道你和齊王有怨,但眼下大魏近在眼前之患乃是覬覦河東的秦國,寡人雖然器重于你,也不能因此而置大魏之利益而不顧。”
孟嘗君正色,道:“大王誤會了。臣如今乃是大魏之臣,所思所想,自然是為了大魏,而非為了臣本人。但臣請大王想一想,大魏已經丟了西河郡和上郡,以如今秦國之強,這河東……能守得住嗎?”
魏王臉上的笑意消失了。
孟嘗君繼續道:“如今的情況,若是大魏繼續死守河東,接下來的結果只能夠是和秦國連年征戰,被秦國活活拖死。況且大魏之國土被韓國趙國一分為二,一旦兩邊開戰就是河東和中原首尾不能相顧,自惠王以來,大魏吃這樣的虧難道還少了嗎?”
魏王默然不語。
但必須要承認的是,孟嘗君說的還是很有道理的。
所謂“金角銀邊草肚皮”,魏國的領土,正是這草肚皮之中最正中的那一部分。
魏國之所以霸業衰微,就是因為國土分布太散,又位于四戰之地,在常年的征戰中逐漸耗盡了元氣,最終被齊國取而代之。
魏王道:“那,以孟嘗君之見,大魏應當如何?”
孟嘗君深吸一口氣,目光炯炯,道:“大王,如今的大魏,是時候行那壯士斷腕之舉了!”
“壯士斷腕?”魏王吃了一驚。
孟嘗君點頭道:“若是實在不行,這河東之地,放棄了也就放棄了。沒有了河東之后,大魏就不再和秦國接壤,不需要再面對秦國的壓力。如此才能夠再無后顧之憂,全力在中原發展。到那時,大魏只需要聯合趙、秦、燕等國,全力攻伐齊國,不但能夠報了當年桂陵、馬陵之仇,更能夠在中原開拓出一片新天地!”
魏王明顯大吃一驚:“這……河東,可是大魏祖地啊!”
孟嘗君沉聲點頭,道:“正是。所以臣才會說,此乃壯士斷腕之舉!”
魏王沉默,心亂如麻。
真的要放棄河東郡,這如今魏國將近一半的領土,來換取避免和秦國直接敵對的結果?
看著糾結不已的魏王,孟嘗君面無表情,心中卻暗自冷笑。
這個魏王,果然是太過年輕,三言兩語,就上了本侯的當。
齊王將本侯逐出齊國,屠殺和流放本侯族人,讓本侯在天下人面前顏面大失,真以為本侯會就此放棄復仇?
原本,按照孟嘗君的計劃,只要白起攻占了半個河東,孟嘗君就可以順理成章勸說魏王,將剩下的半個河東一起送給秦國了。
沒有了河東,魏國不再和秦國接壤,一方面少了一個大敵,另外一方面魏國也別無選擇,只能夠在中原發展。
只要在中原發展,那魏國就必須要先把中原霸主齊國搞掉,魏齊之間的敵對就再也無可避免,孟嘗君也就能夠獲得更大的支持來進行顛覆齊國霸業的計劃。
只可惜,趙國橫插一腳,硬生生的把秦國人逼了回去,讓孟嘗君的壯士斷腕割讓河東計劃沒有成功。
但那并不要緊,孟嘗君還有新的計劃。
這一次的計劃,關鍵就在趙國身上。
想到這里,孟嘗君不由得抬頭看了一眼遠處的臨時行宮。
“第二次出兵上郡,想來是趙主父老謀深算之舉……所以這一次的突破口,應該選定在趙王身上!那趙王年紀不過十七,縱然有著聰慧之名,但那只不過是小兒之慧罷了,本侯見過多少風雨,難道還不能把他玩弄在鼓掌之中?得找個機會,單獨和趙王見一面。只要本侯說服了趙王,那么,大事可成矣!”
孟嘗君的臉上露出了老狐貍般的微笑。